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卫国工匠暴动

卫国工匠暴动

春秋末年卫国工匠参与的两次反对卫国国君的暴动。公元前478年,卫庄公役使工匠过久,贵族石圃因而利用工匠攻打庄公。庄公向包围宫门的暴动群众求免死,不得允许,因逾北墙逃跑,腿被摔折,结果与其二子死于仇人戎州己氏手中。公元前470年,卫出公辄役使“三匠”又超过期限,失势卿大夫再一次利用他们举行暴动。工匠或执兵器,或执斧斤攻打出公,出公手下大夫感到“众怒难犯”,出公只得逃出国外,最后死于江南。

猜你喜欢

  • 嫪毐之乱

    战国末年,秦国宦官嫪毐(音lao ai)发动的叛乱。嫪毐因得到太后宠幸,擅作威福,有家僮数千人,舍人千余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居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又以河西太原郡(治晋

  • 永贞革新

    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的革新运动。唐代后期,贪官污吏横行,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唐王朝统治岌岌可危。为了拯救唐政府的危机,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统治集团内的一些人相继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永贞

  • 墨家

    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儒家的反对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一说宋国)墨翟。墨子的学说,在伦理上,主张“兼爱”;在军事上,主张“非攻”;在政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之一,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正式签订,一般将其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条约共十五款,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

  • 东周

    ①朝代名。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至公元前256年被秦灭亡为止。东周王朝又大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参见“周朝”)。②古国名,由战国时小国西周(参见“西周②”)分裂出去的另一小国。公元前3

  • 郑作丘赋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进行的一次军赋制度的改革。公元前543年,子产任郑国执政期间,在编制农村什、伍组织的同时,使“田有封洫”,即重新整伤土田的封疆和沟洫,并且在此基础上按田亩征收军赋。五年之后,子产又进一

  • 李志甫起义

    元末福建农民起义。首领李志甫,漳州南胜县(今福建平和)人。顺帝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六月,李志甫聚众起义,包围漳州城(今福建漳州市)。元将搠思监与战,被起义军击败。元政府急令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别不花

  • 嘉祐建储

    北宋仁宗三子早夭,无嗣。自至和(公元1054年—1056年)中又多病,朝廷上下愈为不安,群臣遂请早建皇储。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仁宗不得已,以真宗之弟商王元份之孙汝南郡王(后追封为濮安懿王)允让子

  • 三巡江南

    隋炀帝一生先后三次巡行江南。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通济渠开通。八月,炀帝即乘龙舟首巡江都(今江苏扬州)。随行人员达一、二十万,各类船只达数千艘,首尾相接二百余里,挽船士达八万余人。骑兵夹岸护送

  • 李接(楫)起义

    南宋孝宗时广西农民起义。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五月,容州陆川(广西今县)弓手李接(一作楫)利用宗教聚众起义。所至开仓赈济贫民,宣布蠲免十年民税,各地人民纷起响应,声势大振。设官分职,称“李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