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天津电报总局

天津电报总局

清末设立的近代电讯企业。1880年(光绪六年)李鸿章奏准设立于天津,以盛宣怀为总办。设紫竹林、大沽、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七处分局。中国第一条陆路电线即津沪电线,从天津开始循运河、越长江、经镇江而达上海,全线长二千五百公里,1881年(光绪七年)竣工并投入使用。1882年(光绪八年)改为官督商办。津沪电线全部投入使用后,英国企图染指,表示要从香港到上海敷设海底电线。为抵制英国势力扩张,两广总督张树声经请示清政府,批准港粤商人组织华合电报公司,架设广州、九龙、香港电线,上海电报局则赶建跨越苏、浙、闽、粤四省长达五千六百公里的陆线,连接广州。1883年(光绪九年)动工,次年完成,阻止了英国势力的扩张。1883年(光绪九年)左宗棠为抵制英国染指长江水线,奏准架设长江电线,由南京至汉口一千六百余里, 次年竣工,是为电报总局第三条干线。1884年(光绪十年)李鸿章兴建津沽北塘至山海关和山海关到旅顺电线。因总局于是年迁往上海,遂设北洋电报局。此外两广、陕甘、云贵、东三省等处都设有官电局,架设了广西、云贵干线、陕甘新疆干线、东三省干线,基本上敷盖了全国各行省和主要商业城市,初步形成了一个“殊方万里,呼吸可通”的电讯网。电报局是洋务运动中最有成绩的企业,营业范围不断扩大,开创十五年,收入上升约二十倍,获利累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奏准将电报局收归国有,并自兼电报局总办。商股起初不愿出让。一度发生争执,为“商款官办”时期。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商股由官方收回,于是电报总局成为政府机关,隶属邮传部,改称电政局,兼办电话业务,1911年(宣统三年)将各省官办电报收归中央政府。此后,电报事业遂由政府电政部门直接管辖。

猜你喜欢

  • 灵宝会战

    唐军与安禄山叛军进行的一场会战。安禄山攻陷洛阳之后,自称皇帝,遣兵西取潼关。玄宗令哥舒翰带病前讨安禄山。哥舒翰临时凑集十余万军队,屯驻潼关,意欲据守,以保关中安全。玄宗和宰相杨国忠疑哥舒翰按兵不进,别

  • 政闻社

    清末立宪派的政治团体。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大感振奋,积极活动筹建组织,准备回国参加宪政。次年由梁启超、蒋智由、徐佛苏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政闻社

  • 稷下之学

    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旧临淄)城西门稷门之下设立的学术活动中心。稷下之学创始于田齐桓公。到齐威王、宣王两代,稷下之学达到高峰。齐宣王喜欢文学游说之士,对驺(又作邹)衍、淳于髡、田骈、接

  • 谷城受降

    明末农民军张献忠部接受明朝政府招抚的事件。崇祯十年至十一年(公元1637年——1638年),农民军接连失利,起义转入低潮, 明将熊文灿总督军务进驻襄阳,主张招抚农民军。崇祯十一年四月,张献忠在湖北谷城

  • 穆王西游

    周穆王巡游西方的传说。《左传》中有“穆王欲肆其心,周游天下”的记载,战国时人据以敷衍成神话传说。晋太康年间汲郡(今河南汲县)古墓中发现的竹书《穆天子传》,据认为即战国时人所作,其中叙周穆王驾八骏西游,

  • 期门

    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组成。因为他们经常“期(待命)诸殿门”,听候调遣,故名。属光禄勋,宿卫皇帝。平帝时改称“虎贲郎”。

  • 千亩之战

    周宣王与姜氏之戎进行的一场战争。《史记·周本纪》: “(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后汉书·西羌传》改称“姜氏之戎”为“申戎”,并言其为王师所败。近年陕西周至、眉县一带出土申伯所

  • 武毅军

    清末聂士成所部清军。1895—1896年(光绪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及督办军务处商定,在云集直隶、奉天淮军中挑留马步三十营,对旧营制稍加变通,增加工程队、医院等,组建成武毅军,驻防芦

  • 曾如炷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前湖南的一次农民起义。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湖南武冈人曾如炷反对地主杨居南乘当时灾荒之机运米出境, 武冈州知州徐光弼率兵镇压,曾如炷、曾以得、杨老六等在洪崖洞发动起义,于6月14日(五

  • 戊戌变法运动

    清末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变法运动高潮是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因是年为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竟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港湾,争夺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