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公元471年——499年)实行的政治改革。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孝文帝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十二月,下诏禁止鲜卑人同姓相婚。孝文帝曾亲为五个弟弟娶汉族高门之女为妻。太和八年六月,颁行百官俸禄。班禄后,官得赃一匹,即处死刑。太和九年,颁行均田令,分配无主土地和荒地给农民,使无地或少地农民成为国家编户,负担国家赋税徭役。太和十年,采纳给事中李冲的建议,废止宗主督护制, 建立三长制,以加强政府对县级以下基层乡村的统治。太和十六年,下令革除鲜卑人袒裸之俗。太和十七年,决定迁都洛阳;次年十一月,完成迁都任务。改变了过去京都粮食供应困难和易受柔然直接攻袭的局面,进一步增强了对北方地区的控制力。太和十八年十二月,诏禁士民胡服。太和十九年六月,禁止以鲜卑语及北方其他各少数族语言于朝廷。如有违犯者,免所任官职。特别是三十岁以下的朝官,若有故为者,则降爵黜官。太和二十年,下诏改鲜卑复姓为汉姓。皇室改拓跋姓为元。皇族九氏以及北魏初期所统的部落一百十八氏, 皆改为汉姓。之外,孝文帝还仿汉制确定政府机构和文武内外职官的名称,改定郊庙之礼和律令。孝文帝继统时年仅十岁,冯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凡十五年,上述改革,冯氏多有建树。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推动了当时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猜你喜欢

  • 蒙古国子监

    元代中央教育机构名,掌蒙古文化教育,秩从三品(延祐年间一度为正三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始立。初置司业一员。至元二十九年,依汉人国学例,始置祭酒、司业、监丞诸官。

  • 胡蓝之狱

    明代的两次党狱,即胡惟庸之狱与蓝玉之狱。参见“胡惟庸之狱”、“蓝玉之狱”。

  • 迁都洛阳

    北魏建国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平城地处塞北,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农业经常欠收;加之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粮食供应常感不足。平城距柔然较近,受其威胁较大,而对于经略黄淮地区,又显得悬远。平城是鲜

  • ?葛之战

    春秋初年周王室与郑国发生的一次战争。周平王时,郑武公和郑庄公相继任周王朝卿士,把持朝政,引起平王不满,平王企图用虢公分郑伯之政。后来,双方用交换质子的办法以求矛盾的缓解,但相互间并不信任 (参见“周郑

  • 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79年,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二国弭兵结盟,事后两国都无诚意遵守盟约,仍然为争夺势力范围明争暗斗。公元前576年,楚进兵郑、卫,郑背晋与楚结盟。晋怒而伐郑,楚恭王亲自领兵

  • 大礼议

    明代朝臣间争议世宗生父尊号的事件。武宗朱厚照无子,死后由堂弟朱厚熄继位, 是为世宗。世宗即位后,命礼官集议崇祀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的礼仪。内阁首辅杨廷和等认为应尊伯父明孝宗(武宗父)为皇考,生父兴献王为皇

  • 大元通宝

    元代铜钱名。参见“至大通宝”。

  • 夏(明玉珍)

    元末农民战争中明玉珍建立的政权。明玉珍,随州(今属湖北)人,家世务农。徐寿辉起义后,明玉珍集乡丁千余屯青山。后归附徐寿辉,受封元帅,守沔阳。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春奉命率斗船五十,集粮川、陕间。

  • 楚王刘英之狱

    汉明帝时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英,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由楚公进爵为楚王。刘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年喜好黄老之学,学为浮屠。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有人告发刘英结交方士,作符

  • 毕昇活字版

    北宋杭州布衣、书肆刻工毕昇,于仁宗庆历(公元1041-1048年)时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法:用方块胶泥刻单字,以火烧之使硬。另设一铁板,均敷以松脂、蜡、纸灰合成之药。再置铁框于其上,在框中密排胶泥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