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一庵遗集

一庵遗集

二卷。明王栋(生卒年不详)撰。王栋字隆吉,号一庵,泰州(今属江苏)人。嘉靖(1522-1566)中,由岁贡生补江西南城训导,又迁为深州学正,终生以讲学为业。他为王艮从弟,故得其传。此书上卷谓《会语正集》、《续集》。下卷谓《论学杂吟》等各体诗文,并其门人李梃所记《诚意问答》。其书宗旨是阐发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之道”,“安身立本”之论,以及所谓“愚夫愚妇”皆知所以为学的思想。他认为,自古农工商贾,职业虽然不同,然而人人皆可以共学。清嘉庆(1796-1820)间,王氏后裔将王艮、王栋、王襞的著作汇印成《淮南王氏三贤全书》。

猜你喜欢

  • 唐鉴偶评

    四卷,清周池撰。周池,字商濂,湖口(今江西省湖口县)人。《唐鉴偶评》一书是因读《通鉴纲目》而评其得失,尤其是对胡寅的《读书管见》中的失误,更有所驳正。此书共分四卷,卷一起高宗上元元年(714),卷三终

  • 海涯集

    十卷。明顾磐(约1526年前后在世)撰。顾磐,字子安,南直隶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著有《海涯集》。是集凡十卷,诗四卷,文六卷。而以诗余附于诗后。其集诸文大致以流利为主,不为诘

  • 影宋绍熙本穀梁传

    十二卷。晋范宁撰。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传至两宋之时,逐渐稀少,除注疏本外,单刻本不多见。此本原为宋绍熙年间(1190-1194)余仁仲万卷堂刻本,有很高的价值。其书共分十二卷,按春秋十二公,每公为一

  • 东天目山志

    二卷。清释松华、陈兆元同撰。松华,昭明禅寺住持。陈兆元,生平不详。明徐嘉泰著有《天目山志》四卷。后章之采辑《东西天目志》八卷,以天目山东西二峰辑为二志,各分四卷。杭州太守李烨然合而刻之。至清初又分刻之

  • 黄御史集

    十卷。《附录》一卷。唐黄滔(约900前后在世)撰。黄滔字文江,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乾宁二年(895)进士,兴化中除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里行。天复六年(901),应召为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推官

  • 韵法本俗

    一卷。清丁恺曾撰。恺曾字萼亭,日照(今山东日照县)人。雍正间拔贡。尚撰《望奎楼诗文集》、《说书偶笔》、《西海徵》等。是书分四目:曰四声七音、曰反切之法、曰合声、曰诗韵通转。其名曰“本俗”者,以“本”者

  • 曾胡治兵语录

    十二章。近人蔡锷(1882-1916)辑。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湖南邵阳)人。幼家贫,被当地名士樊这锥收为免费弟子。十四岁中秀才,十六岁入长沙时务学堂。时提倡变法的谭嗣同任学堂总监,梁启

  • 陶诗附考

    一卷。清方东树(1772-1851)撰。方东树字植之,安徽桐城人,诸生。东树幼承家范,后从姚鼐学古文,四十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专研义理,著有《汉学商兑》,以攻考据家之失。此书所考分陶渊明世系、不仕异代

  • 春秋左传汇辑

    四十卷。清吴炳文撰。炳文字梓园,歙西(今安徽歙县)人。潜研经术,尤好《左传》。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游学京师,住在国子监监丞侍朝家。当时侍朝正分校《四库全书》,炳文也多所襄赞。此书共分为十九门:天

  • 英烈传

    见《皇明开运英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