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万泉县志

万泉县志

①八卷。清瞿亮邦纂修。瞿亮邦字敬六,江苏常熟县人,出身例贡,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万泉知县,四十七年(1708)升任中书科中书。考万泉县志,始修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符嘉训,续修于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郑章。此志亮邦仕万泉时奉檄重修,延邑人范韩度、贾尔著、张星煜等分纂,亮邦总集成编。《万泉县志》康熙四十七年(1708)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图、星野、疆域、山川、建置、沿革;卷二城池、公署、学校、祠祀;卷三贡赋、盐法、兵防;卷四职官;卷五名宦、选举;卷六人物、孝义、节烈、流寓、仙释;卷七风俗、古迹、陵墓、寺观、祥异,卷八艺文。此编亦在参订旧本,增续补遗,各科载述,尚称粗备,唯贡赋一类极为详细,并将原志贡赋附于后。这是由于明季兵荒叠告,万泉邑的人口、田土、赋税,变迁特大,亮邦对此深有感触,故详加叙述。②八卷。清毕宿焘修,张史笔纂。毕宿焘字溥幼,山东文登县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敕授文林郎,乾隆十八年(1753)任万泉县知县。在任五年,升泽州府同知。张史笔,邑人,拣选知县。此书修于乾隆十九年(1754),时以簿书冗烦而中辍。至二十三年(1758),复将旧稿增修参订,始克告成。《万泉县志》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此志基本上承袭旧志,仅在选举、孝义、节烈、艺文、职官、祥异诸类有所增补,分卷设目,亦同旧志。③八卷,首一卷,末一卷。何桑修,冯文瑞纂。何桑,湖南长沙人,民国三年(1914)任万泉知县。冯文瑞,邑人,曾任太谷县训导,稷山县知事。考邑志自乾隆十九年(1754)毕宿寿补葺,迄今百余年,未有续本。光绪七年(1881),知县劳文庆虽曾一度编修,忽奉令调往太平县。未克告成,稿亦残灭。其后编者,均旋作旋辍,终不能脱稿。直至民国三年(1914),何桑掌万泉时,始与诸绅合议筹办,新志乃成。又至民国七年(1918),知县程瑶阶始行付梓。《万泉县志》民国七年刻本。此志以舆地、政治、人物、艺文四纲领之,科目得当,眉目清楚,可称善本。其特点在于“详动植于物产,以化故智而期改良”。对本县七十余种物产的品类、特性、生产以至防治病虫害,都详加载录,如写本县特产“柿”:“柿,分数种,俱以羊枣树接之。日小柿、板柿、牛心柿、珠柿……”。极详细记述植物、动物,在旧志中实属少见。

猜你喜欢

  • 临汾县志续编

    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潘如海、李荣和修,窦文藻、张榜花纂,郑裕孚增修。潘如海字藻江,广东人。光绪五年(1879)任临汾知县。李荣和,河北安国人,光绪六年(1880)继潘如海任知县。郑裕孚字有愚,广西

  • 晋溪奏议

    十四卷。王琼撰。王琼(1459-1532),明山西太原人,字德华,号晋溪。成化丙戌(1466)进士,以工部郎中出治漕河,正德元年(1506)以右副都御史督漕运。次年任户部右侍郎,有心计,善钩校,对故牍

  • 十三经读本

    唐文治编。《十三经读本》所选诸家经注,主要采纳汉代、宋代经学家注本,供读者阅读参考之用。如《尚书读本》以清代孙星衍的补订本为蓝本,而孙星衍又是在宋王应麟撰集的基础上进行衍展的,其中保留了汉代马融、郑玄

  • 两京遗编

    五十七卷。明胡维新(生卒年不详)撰。胡维新,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广西右参议。万历年间,胡维新任大名道兵备副使,以当地为古赵魏之邦,文学素盛,便与好友原一魁合作,编

  • 抱碧斋杂文集

    一卷。清陈锐(详见《抱碧斋诗》)撰。陈锐有《抱碧斋诗》五卷。本书按文体编次,除四篇序外,箴、赋、书、行述、家奠文、哀文、祭文、吊文各一篇,共收文十二篇。杂文集中只有《先母行述》一篇为散文,其余皆为骈文

  • 西学书目表

    三卷,附一卷,附读西学书法。梁启超撰。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悟,勤奋好学,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后从学康有为,共同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成为

  • 易经增注

    十卷。明张镜心撰。镜心字用晦,磁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该书用注疏本,随文阐发,以义理为主,也兼及象数。没有诡奇之词,也没有深微之论,平庸普通,是墨守宋儒的说《易》讲本。《四库全

  • 建宁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韩琮纂修。韩琮,曾任建宁县知县。建宁县志始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嘉靖四十年、康熙十一年、四十五年先后三次续修。韩琮任县令后,参考旧志,复加搜讨,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又纂成此书刻

  • 易疑

    ① 二卷。明陈言撰。言字献可,号东涯,海盐人。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该书用《周易注疏》本,题上经曰“经之上”,题下经曰“经之下”,题《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曰“经之旁”,所以《

  • 澹轩集

    八卷。宋李吕(1122-1198)撰。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今福建光泽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唯周必大《平园续稿》载所作吕墓志一篇,称其“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至七十七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