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征集

东征集

六卷。清蓝鼎元撰。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朱一贵反清起义后,蓝鼎元随其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赴台镇压,在军中充任蓝廷珍的幕僚,帮其“日夜筹谋,安抚整顿,至忘寝食,不敢惮烦”(《东征集·旧叙》)。为此,他写了许多征讨朱一贵的公檄、书禀、条陈、告谕(均署名蓝廷珍)及杂著。康熙六十一年成书,定名为《东征集》。全书为六卷。粗略而言,前五卷是征讨朱一贵的公檄、书禀、条陈、告谕,反映了清军的剿抚方针和策略。第六卷可称为杂著,既写了台湾一些地方的地理概况,又对一些在起义过程中“殉难”和逃跑的官吏,提出处理意见,以供“宪台亲讯定夺”。值得注意的是,蓝鼎元在记述台湾某些地方的地理概况时,是从加强清朝统治的角度出发,为统治者出谋划策的。例如,在“纪台湾山后崇爻八社”一文的结语中,作者写道:台湾远隔大陆,“五方杂处,虽时际隆平,不能保百年无事。将来匪类穷蹙,必以山后为避兵之所,当局者识之。”确有画龙点睛作用。该书于雍正十年增补重刻,刊行于世。乾隆年间,清廷纂修《四库全书》时,将《东征集》作为《平台纪略》附录,收入其中。

猜你喜欢

  • 易斋集

    二卷。明刘璟(?-1402)撰。刘璟字仲璟,浙江青田人,诚意伯刘基之次子,生年不详。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太祖命其袭承父爵。刘璟让于其兄子廌,乃特设阁门使授之,以性格刚直著称。不久为谷王府左长史

  • 广雅疏证拾遗

    二卷。清王士濂撰。士濂字堂溪,江苏高邮县人。士濂于《广雅疏证》原注未详或未训者,复博采群书,拾遗补阙,为之训释。多采全袒望、杭世骏、钱大昕、戴震、余萧客、段玉裁、钱绎、洪颐煊、郝懿行、朱骏声、邹汉勋、

  • 孟子时事考征

    四卷。清陈宝泉撰。宝泉字凤石,安徽泾县(今安徽泾县)人。嘉庆举人。是书以《通鉴纲目》为经,杂引《史记》、《战国策》、《竹书纪年》与诸家编次孟子事迹图谱,信而可证的,以之为证。是书成于周广业《孟子四考》

  • 金鑱秘论

    十二卷。旧本题梁溪流寓李药师撰,但不详其生平事迹。书中自序中称:唐朝李靖以三等法教士,故亦以三等法治病。此书分为十二门,皆为论医目之法,故曰“金鑱”,为取佛书金鑱刮眼之义。

  • 五经集说

    六卷。清末张卫邦辑。卫邦字佛颠,湖南益阳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布衣。此书卷首有王德基撰墓志铭。全书言《周易》二卷,《尚书》《诗经》《春秋》《礼记》各一卷。《周易》之上卷,全录《日知录》说;下卷,全录

  • 诗问

    ① 一卷。汪琬(1624-1691)撰。汪琬,字苕文,号钝庵,晚年又号钝翁、尧峰,学者称尧峰先生。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清初著名散文家。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后因病辞官,结庐隐居太湖尧峰山,以著

  • 孙文恪集

    二十卷。《附录》一卷。明孙升(约1550前后在世)撰。孙升,字志高,余姚(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孙文恪集》。本书系其子等所编。所收文十四卷、

  • 定轩存稿

    十七卷。明黄孔昭(1428-1491)撰。孔昭初名曜,后以字行,又字世显,自号定轩。浙江黄岩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后因谏鳌山灯火,谪湘潭知县,迁南大理评事,进寺家,乞休。弘治

  • 国朝御史题名

    二卷。清黄叔璥、王应彩等编。黄叔璥,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大兴县)人,康熙进士,官至湖广道御史,著有《汉御史题名》。其后,王应采将此书内容扩大,叙事时间延至雍正朝。王应采,号莱堂,浙江桐乡籍,安徽休宁县人

  • 志铭广例

    二卷。梁玉绳撰。梁玉绳,字曜北,浙江钱塘人。有《史记志疑》三十六卷等著作。本书系为补正王行、黄宗羲二人之书而作(黄氏曾著《金石要例》)。共录碑刻体式65例,书法23例。他在书中说,凡墓前立石,曰碑、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