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国古音学

中国古音学

二十章。张世禄著。张世禄(1902- )字福崇,浙江浦江入。1926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后任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校教授。于文字、音韵、训诂及现代汉语、普通语言学等均有深入研究。尚著《中国音韵学史》、《广韵研究》、《语言学原理》等多种。是书凡二十章:一《导言》,讨论了古音学的定义,主要问题、研究途径、标准与效用等;二《古音学溯源》,介绍了协韵合韵、韵缓及唐人改经之陋习;三《论叶韵之说》,侧重分析叶韵说之谬误;四《吴棫之古音学》,介绍了吴棫韵部通转之说,分析了吴氏学说的疏谬;五《郑庠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郑氏六部及其得失;六《陈第之古音学说》,侧重介绍和评价了陈氏的语音历史观及其古无四声之说;七《顾炎武之古音学说》,介绍了顾氏所分古韵十部及其研究方法,并对其分部疏漏及复古思想提出批评;八《江永之古音学说》,介绍了江氏所分十三部,强调指出江氏言古音而不废今韵之学;九《段玉裁之古音学说》,介绍和分析了段氏十七部之说;十《戴震之古音学说》,介绍了戴氏二十五部之说,对其阴阳入之分及声音通转之论评价颇高;十一《钱大昕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钱氏声纽研究成果及古无四声之说;十二《孔广森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孔氏阴阳两类说及孔氏分东冬为二部之说;十三《严可均之古音学说》,介绍了严氏对孔广森学说的修正,并附论姚文田对韵部通转的意见;十四《江有诰之古音学》,介绍了江氏古韵二十一部及入声诸部之分配;十五《王念孙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王氏二十一部及更立至部、东冬不分之说;十六《张惠言之古音学说》,介绍张氏二十部及其入声分配之说;十七《刘逢禄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刘氏古韵二十六部及入声分配之说;十八《章炳麟之古音学说》,详细介绍并辨析评价了章氏二十三部、平上与去入两分、入声韵亦分阴阳等说;十九《黄侃之古音学说》,详细介绍和评价了黄氏二十八部、古声十九纽之说;二十《最近对于古读之考证》,介绍了张行孚、汪荣宝、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古音构拟之说。本书是一部全面叙述古音学史的著作。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猜你喜欢

  • 古今律历考

    七十二卷。明邢云路撰。邢云路字士登,安肃(今河北徐水)人。万历进士。曾任河南佥事,陕西按察副使等职。其书详于历而略于律。只六卷讲音律,辨黄钟三寸九分之非,甚为精当,余无新意。六十六卷讲历法,从六经到明

  • 慈湖诗传

    二十卷。杨简(1140-1225)撰。杨简字敬仲,学者称慈湖先生。慈溪(今浙江宁波)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曾任乐平县令、国子博士等职。杨简为官廉洁清正,薄奉自持。“吾岂敢以赤子膏血自肥乎?”为他的口

  • 石仓历代诗选

    五百零六卷。明曹学佺(1574-1646)编。曹学佺字能始,号石仓。侯官(今福建侯官)人。明万历进士,天启年间官广西参议,后官至礼部尚书。有《易经通论》、《周易可说》、《书传会衷》、《春秋阐义》、《舆

  • 汉魏二十一家易注

    三十二卷。辑佚书,清孙堂辑。孙堂字步升,浙江平湖人,嘉庆六年(1801年)科举人。书中辑佚汉魏以来注《易》诸家,即自汉子夏《易传》到南齐刘瓛《周易义疏》凡二十一家。每家均有“序言”,述及作者生平事迹及

  • 易义古象通

    八卷。明魏浚(生卒年不详)撰。魏浚字禹卿,号苍水,松溪(今福建松溪)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除本书外,还著有《方言据》、《西事珥》、《纬谭》、《峡云阁存草》等书。此

  • 尚书知远录

    七卷。朝鲜丁若镛撰。本书在《与犹堂集》中,为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七卷。本书大旨在于谈读《尚书》之法。丁氏认为,读《尚书》必先明训诂,训诂明而字义通,字义通而句可解,句解而后章可析,章析而后全篇之大义可见,

  • 蒙兀儿史记

    一百六十卷,现存一百四十六卷。清末屠寄(1856-1921)撰。寄字敬山,自号结宦主人。进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黑龙江舆图局总办,致力于元史研究,积二十余年精力撰成此书。采用正史体,分纪、传、

  • 周礼句解

    十二卷。宋朱申撰。朱申生卒、事迹无详考。《江西通志》记载有朱申,字继宣,宋太学生。又有李心传《道命录》,有淳祐十一年(1251)新安朱申序,其结衔为朝散大夫,知江州、军州,兼管内勤农营田事,似为二人。

  • 喻林一叶

    见《喻林》。

  • 释迦谱

    十卷。梁代释僧祐撰。僧祐生平事迹详见《弘明集》条。《释迦谱》一书,僧祐于齐代编撰而成,为现存中国所撰佛传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所记释迦如来胤裔托生之源,得道度人之要。撰写此书的用意在于“显明觉应”。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