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临晋县志

临晋县志

①十卷。清齐以治修,王恭先纂。齐以治,湖北应城人。出身进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任临晋县知县。按临晋旧志,远不可稽。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邑令高向辉曾重修之,传本极为罕见。据此志序例言:明万历本共十纲,多有未妥,且舛谬遗漏,比比皆是。康熙二十五年(1686),齐以治开局修志,历数月,遂成此志。《临晋县志》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沿革表、秩官表,卷二选举表,卷三疆域志,卷四建置志,卷五食货志,卷六杂志,卷七至卷八艺文志,卷九至卷十传:名宦、人物、忠烈、孝义、列女、隐逸、仙释、寓贤、叙传。本编卷七艺文志下,附列书目。此志为增续万历旧志而作,然体例分目与旧志截然不同,纠正旧志之误者,不知凡几。如临晋虞乡,昔皆解县地,后魏分北解而为二,元复合虞乡而为一,始终本自照然。旧志叙沿革,则曰北解后周属绥化郡,此言表述不清,使人迷惑。此志于沿革表中,既表增析省合,而并附虞乡沿革,以备参考。使临晋虞乡沿革情况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此志严整雅备,堪供查览。②八卷。清王正茂纂修。王正茂字竹崖,安徽庐江县人,出身进士,乾隆三十六年(1771)任临晋县知县。学问渊博,宏奖风流,于地方兴革事宜,悉笔之于书。修葺学宫,以及坛庙,区画疆域,分东南西北四乡,名以仁义礼智,盖无事不以阐教正俗为心也。乾隆三十八年(1773),王正茂开局修志,同年而志成。《临晋县志》乾隆三十八年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上篇,内分星野篇、疆域篇、山川篇、城池篇、坊里篇、市肆篇、物产篇、田赋篇、丁徭篇、库贮篇、仓贮篇、廨署篇、学校篇、水利篇、驿传篇、铺舍篇;卷二下篇,内分风俗篇、礼仪篇、秩祀篇、群祀篇、令尹篇、师儒篇、丞尉篇、武备篇、选举篇、封荫篇、古迹篇、沿革篇、灾祥篇、方音篇;卷三职官列传;卷四人物列传;卷五贞妇列传;卷六至卷七杂记;卷八艺文。此志体例别出新裁,较他志迥然不同。每一类前撰一序文,正篇述叙,亦皆缀空文。虽曰续修旧志,倒不及旧志严备。然全篇亦有可取之点:如方音一门,旧志附于山川类中,殊不重视。此书独能单立方音一类,详述声韵之理,且引古籍以辨证,一一详明记载。有光绪六年(1880)重印本流行于世。③十六卷,首一卷。俞家骥、许鉴观修,赵意空、于廷梁纂。俞家骥,浙江绍兴人。民国九年(1920)由榆次调署临晋县知县。许鉴观,本邑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曾任雁门道尹。赵意空原名圻年,贵筑人,本籍江苏,陕西汉阴厅通判,光绪二十九年副贡。于廷梁,江苏泰兴县人,山西督军公署秘书。民国九年,俞家骥调宰临晋,一下车即询访县志,乃知自清光绪六年(1880)续修后,又四十余年未续修,原版被兵被水,散失无存,尚存成书诸家,今若不修,后将无征。遂于邑绅商议,于民国十年(1921)始纂,十二年春(1923)志成。《临晋县志》民国十二年铅印本。全书十六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沿革考,疆域考,区村考;卷二山川考,城邑考,沟渠考;卷三物产略,赋税略;卷四生业略,礼俗略;卷五学制略,军政略,公款略附公产;卷六职官谱;卷七科名选举学校毕业谱;卷八名宦录;卷九至卷十乡贤录,忠烈附武略,孝友,义行,文儒;卷十一列女录;卷十二古迹记,城砦堡村野台泉,祠庙,冢墓,树木;卷十三金石记;卷十四旧闻记,杂记;卷十五书选,文选;卷十六诗选。卷首有县境总图、城乡图。卷末附录旧序。此志体例完备,内容翔实。

猜你喜欢

  • 清寤斋欣赏编

    一卷。明王象晋(详见《群芳谱》条)撰。此书一卷,分六类,即曰葆生要览、曰儆身懿训、曰佚老成说、曰涉世善术、曰书室清供、曰林泉乐事,内容均采自明人说部文献。

  • 五台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周三进纂修。周三进字天骧,江苏淮安县人,出身选贡,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五台县知县。按台邑以台山而得名,幅员五百余里,高峰深壑过其半,土地虽瘠,地形险要。其志创修于金天会间,明永乐

  • 孝纪

    十六卷。明蔡保祯(生卒不详)撰。蔡保祯,字瑞卿,明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生平仕履不详。《孝纪》收罗历史上以孝行著称的人物,记其事迹。分为十六卷,即帝王、圣门、纯孝、世孝、禄养、苦行、神助、通神、寻

  • 快雨堂题跋

    八卷。清王文治(1730-1802)撰。王文治,字禹卿,别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三十五年殿试及第,官翰林侍读,后为云南临安府知府。王文治能诗、擅书。其书法源出董其昌,秀逸天成,名闻海内

  • 内外篇

    二卷。明周弘祖(生卒年不详)撰。弘祖字少鲁,湖广麻城(今属湖北》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除吉安推官。征授御史,出督屯田、马政。隆庆初,司礼中贵及藩邸近侍荫锦衣卫指挥以下至二十余人,弘祖引祖制

  • 柯椽集

    一卷。清周宣猷(约1736前后在世)撰。周宣猷字辰远。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选浙江桐庐知县,有政声。迁盐运河运判,以事罢官。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南巡,献诗复原衔。著

  • 谐声补逸

    十四卷。清宋保(生卒年不详)撰。宋保字定之,号小城,高邮(今属江苏)人。廪贡生,尝师事王念孙,好声音训诂之学。宋氏以为徐本《说文》多失六书谐声之旨,特撰是编以补其不备。是编一依《说文》次第为十四卷,篆

  • 捉尘集

    一卷。清樊封(生卒年不详)撰。樊封,字昆吾,汉军正白旗人。副贡,清广东汉军驻防监生。樊封博通经史,常负不可一世之概。道光间应试久寓京都。曾应赴翁相国宴,主谓诸客云,论官阶樊处士不我等,论学问则我辈恐居

  • 尔雅郭注补正

    九卷。清戴蓥撰。戴蓥,休宁(今安徽屯溪市)人,钦赐举人,充三分四库书校对官,为戴震族弟。卷首有恭拟进呈序,称《汉志》《尔雅》三卷二十篇,今篇惟十九,郑樵言出自笺注未行之先。《尔雅》明则百家笺注可废,积

  • 南唐书合订

    二十五卷。明李清撰。李清(1602-1683),明末清初兴化(今属江苏)人,字心水,号映碧、天一居士。崇祯(1628-1644)进士,由宁波推官擢刑科给事中,以久旱请宽刑忤旨贬官。后起为吏科给事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