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河县志

五河县志

①四卷。清李云景修,伍三秀等纂。李云景,字青嵋,福建晋江人,副榜贡士,康熙九年(1670)来任五河县知县。伍三秀,邑人。五河志书,创自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潘槐等捃摭采访,列其大略。入清后,散逸不可复纪。清顺治十年,知县丁浴初收残拾烬,勒成卷牍。李云景来,集邑中绅儒,共商议事,按旧志而斟酌损益,于康熙十一年而志成。此志极为简约,亦未遑参考旧籍,至使无有考证。全志四卷,而艺文所搜应酬词章,居其一卷有半。有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②五卷。清李云景原本,郑鼎增订。李云景,生平见条。郑鼎,字梅岸,永平人,岁贡生,康熙二十二年(1683)来任五河县知县。复延教谕周世贤等,一踵李云景志重加增订,经数月而志成。以此志与康熙十一年李云景志相比较,不仅目录未改,即凡例亦一字未易,其增加最多者,即艺文志,其简陋一如康熙十一年的李云景志。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本。③十二卷,首一卷。清王启聪等修,言尚炜、陈瑜纂。王启聪,湖南衡阳人,嘉庆初来任五河县知县。言尚炜,江苏昭文人,五河县儒学教谕。王启聪,公暇搜访旧志,得残编一、二部,惧旧闻之湮没,遂商诸邑绅,延言尚炜总其事,分司采访,分门区类,越三月而志稿粗成。为纲者六,曰疆域、闾里、经制、人物、艺文、杂志,子目三十有八。此志体例多有未备,不足尽一方之文献,若人物遗漏儒林、文苑,经政遗漏户口,而武备中惟载营兵额数,而防守、兵事,皆置而不书。五河为南北要冲,宋绍兴后,其地已为金有,其间战事连年,有关兵事,并非无可记者,此志乃阙而不录,是其一大过失。有清嘉庆八年(1803)刻本。④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赖同晏、孙玉铭修,俞宗诚等纂。赖同晏,清光绪十七年(1891)来任五河县知县。孙玉铭,继任五河县知县。时赖同晏与邑人共议重修,设局三月,以迁调他去,孙玉铭奉檄受代,虑其中辍,复与邑人继而纂辑,于光绪二十年完成志书。为纲者十,曰疆域志、建置志、武备志、食货志、官师志、选举志、人物志、列女志、艺文志、杂志,又于各志之下别分子目,凡六十有一。此志采王启聪志各门旧文,分别录之于前,而以续修者附之于后,另提续修一行,以示区别,以不殁前人之苦心。五河亦称泽国,其利在水。其害亦在水,此志于山川水利,记载尤详,既备录旧志以见当年之形势,又考其所入所归,以见其变革利害,详核有法。旧志舆图,其山川建置,既多移易,此志则用比例开方法,重新测定,另绘新图,尺寸准确,图绘精细。总之此志远胜旧志。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

猜你喜欢

  • 王制集说

    不分卷。清廖平(详见《分撰两戴记章句凡例》)撰。廖平持今文家之说,认为《王制》乃孔子制作。孔子弟子论其制度而成《王制》一书。今学礼应以《王制》为主,六经皆素王所传,此正宗也。至于古学则以《周礼》为主,

  • 读易杂识

    一卷。近人杭辛斋撰。此书自序云:“频年读易,偶有所得,辄为乙记,以其间多为前所未言者,不欲散弃,复辑录之”。书中或专研深论《易》旨,或叙述历来易学。于老子之易、庄子之易、孟子七篇皆有阐述。又论《周官》

  • 南宋飞龙传

    见《南北两宋志传》。

  • 方莲舫杂著

    六种,八卷。清方士淦撰。方士淦字莲舫,定远(今属安徽省)人。生卒年不详。少从鲍桂星受词章之学。咸丰年间赐举人,后擢守湖州。因事谪戍西域,不久赐还归里。所收六种有《啖蔗轩诗存》三卷、《啖蔗轩自订年谱》一

  • 乐经元义

    八卷。明刘濂撰。刘濂有《易象解》已著录。该书第一卷为《律吕篇》,以后依次是《八音篇》、《万舞篇》、《古诗音调篇》、《微言篇》。其论律吕,专驳《乐记》和《周礼·大司乐》;其论音调,认为《诗经》三百篇中宫

  • 志林新书

    一卷。晋虞喜撰。清马国翰辑。喜有《论语注》,已据马国翰辑本著录。《隋书·经籍志》儒家有《志林新书》三十卷。《意林》载二十四卷。《唐书·艺文志》二十卷。已失传。马国翰据诸史得十三节;便采《三国志注》、《

  • 留留青

    六卷。明徐懋升(生卒年不详)撰。徐懋升,字玄举,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徐懋升因田艺衡所作之《留青日札》,颇为驳杂,于是对其进行删节,去其繁芜,仅存六卷,因名之曰《留留青》。书前有乔时敏所著的《田子艺

  • 山海漫谈

    三卷。《附录》二卷。明任环(约1517-约1561)撰,任环,字应乾,号复庵,长治(今属山西省)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历苏州府同知,按察使佥事。官至山东右参政。著有《山海漫谈》。任环的诗

  • 春及堂诗集

    四十三卷。清倪国琏(约1745年前后在世)撰。倪国琏字穗畴,一字子珍,浙江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八年(1730)进士,入翰林,官至给事中。国琏能弹琴、工画山水,工诗。是集凡《竹立园集》一卷、《南隐

  • 读春秋

    二卷。清赵良(详见《读易经》)撰。良著有《肖岩经说》,该书就是其中的一种,为作者晚年之作。《读春秋》分上下二卷,大抵就他本人平时读经所得,随笔载记,故书中不载经文,也不尽释《春秋》全经,有所见就分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