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训解

仪礼训解

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士让,福建安溪(今属福建)人,官至蕲州通判。书首有官献瑶、吴绂、张源义、张寿祺诸人序。张寿祺序称:“先生治《仪礼》故具稿,至是又益之,后六易稿,成,编曰《仪礼训解》”,足见王氏用力之勤。书凡十七卷,卷一为士冠礼,卷二为士昏礼,卷三为士相见礼,卷四为乡饮酒礼,卷五为乡射礼,卷六为燕礼,卷七为大射仪,卷八为聘礼,卷九为公食大夫礼,卷十为觐礼,卷十一为丧服,卷十二、十三为士丧礼上下,卷十四为士虞礼,卷十五为特牲馈食礼,卷十六为少牢馈食礼,卷十七为有司彻。清代解诂《仪礼》之书以胡培翚《仪礼正义》最为精博,王氏书出于胡氏书之前,胡氏于王书既有驳正,亦有征引以证己说者。如《觐礼》“执玉三揖”下,王氏云:“上云璧,此云玉,凡圭璋璧琮琥璜,皆玉为之,故总称玉”,《士丧礼》“死于适室,用敛衾”下,王氏云:“用敛衾,当在既复之后”,胡氏皆引其说;又《士丧礼目》下,王氏引吴绂说,云:“此主有位之士,其子丧之礼,至士之父母妻长子死丧之从同仕焉而己者礼亦如之”。胡氏《正义》谓吴氏说较为周备。而吴氏书未刊,胡氏引吴氏之说盖俱从王氏书中得来。然王氏书亦有许多疏误,如陈寿祺序中指出的,以“苟敬”之“苟”为考,以“母追”之“母”读为贯等等;王氏分节亦有许多与注疏诸本不同,难免变异先后而复载之嫌。有乾隆戊辰(1748)晋水鉴湖培植堂刊本、道光二年(1821)志经堂刊本。

猜你喜欢

  • 周易新解

    六卷。清唐守诚著。唐守诚字罄丹,号真峰。云南曲靖南宁县人。历官广南府教授,通海县训导。专意著述,有《亦梦轩集》等书。此书主要依据《周易折中》及来知德易注,注释相当简略,说理浅近。书上有眉批,分上下两层

  • 中庸臆解

    一卷。清张承华(详见《大学臆解》)撰。是书原附《中庸补释》后。首为诸家异训分章解,次为首章解,又次为喜怒哀乐未发已发解,又次为中和解,又次为尊德性而道问学解。书中多推广阐明朱子之义。如《中庸》与《大学

  • 谢梅庄先生遗集

    八卷。清谢济世(1689-1756)撰。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解额,五十一年(1712)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雍正四年(1726)改御史。后以劾田文镜获罪,令往

  •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

    三十卷。清世宗胤禛(1678-1735)撰。胤禛姓爱新觉罗。年号雍正。初封雍亲王,康熙末,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以继帝位。即用高压手段对待诸弟。又屡兴文字狱,削除诸王对下五旗军队的统率权,以加强君主专

  • 尚书运期授

    ① 一卷。明孙珏录,共有四条。第一条“白帝之治六十四世,其亡也,枉矢射参”,见于《太平御览》;第四条“房四表之道”,见于《史记索隐》,均较为可信。只是第二条“黑帝亡,二日并出”,《太平御览》所引作《尚

  • 诸葛丞相集

    四卷。清朱璘(生卒年不详)编,朱璘,字青岩,常熟(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南阳府知府。工文,著有《东湖文集》。此书首卷载诸葛亮遗文一卷,为摘取《三国志注》和类书而成。其《黄陵端记》,经《四库全书》编辑者据

  • 汉诗说

    十卷。清费锡璜、沈用济(约1671年在世)二人合撰。费锡璜字滋衡,吴江(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熟古乐府,平生豪放不羁,有《掣鲸堂诗集》、《汉诗总说》。沈用济,字方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以诗名

  • 对山书屋墨余录

    十六卷。清代毛祥麟(生卒年不详)撰。此书成于同治庚午(1870),毛祥麟字瑞文,号对山,上海(今上海市)人,官至浙江侯补盐大使。著有《三略类编》、《史乘探珠》、《墨余录》、《亦可居吟草》、《对山三话》

  • 檗坞诗存

    十二卷。《和陶诗》一卷。王以慜(约1892年前后在世)撰。以慜,湖南武陵人,字梦湘,又号古伤。光绪二十六年(1900)进士。累官至江西知府,卒于民初,生年不详。王氏早岁客齐鲁,多缘情绮丽之作,中年以后

  • 芸窗易草

    四卷。清阎斌撰。斌字允中,直隶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乾隆岁贡生。服膺道学,行必端方。其说《易》皆浑括大意,既不言象数,也不及训释。其注文往往不能协洽,自云专以本义为主,其与朱氏相背者不尽枚举。尚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