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佛说大安般守意经注释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注释

二卷。吴康僧会(?-280)撰。康僧会,三国吴僧人。祖籍康居世居天竺,后移居交趾。十余岁父母皆亡,遂出家为僧。他好学博览,通内外典籍。时江左佛法未盛,他便于吴赤乌十年(247)到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为之立建初寺。译有《六度集经》八卷、《旧杂譬喻经》二卷,今存。见载《出三藏记集》他所译的有《阿难念弥经》、《镜面王经》、《察微王经》、《梵摩王经》均收在《六度集经》中。见载《开元释教录》尚译有《吴品经》五卷、《菩萨净行经》二卷,《权方便经》一卷,《菩萨二百五十法经》一卷,《坐禅经》一卷,今均已佚失无存。注有《安般守意经》。此经注共有三家,一是康僧会,二是晋释道安,三是晋谢敷。经首有康僧会序。此经解主旨在于载宣调息守意入禅之法,广解入息守意之义。列出六事,即一数、指静坐数息,一至十,周而复始。二随,指息与意随。三止,指注意鼻端。四观,指远观自身不净无常。五远,指摄心远念,五蕴皆灭。六净,指秽欲寂尽,其心无想。此六事成,可合三十七道品,为行成矣。此经解唐代收入《大唐内典录》。因“宋元而后,世尚圆顿,鄙夷渐次遂令此法久湮其传。”此经解并未产生过大的影响。现常见版本是日本明治三十五年藏经书院大藏经第十四套,第十册。

猜你喜欢

  • 云南山川志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以争大礼撼门大哭。下诏狱廷杖。嗣复纠众伏哭。乃再杖于廷。谪戍云南永昌卫。后归蜀,时亦居云南。著有《丹铅余录》等。《云南山川志》函海本,共一卷。其所志山川大都在云南府城附近,如金马

  • 圆率考真图解

    一卷。清曾纪鸿(1848-1877)撰。曾纪鸿,字栗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次子,丁取忠的学生,曾与黄宗宪、左潜于丁取忠指导下在长沙古荷花池的白芙堂共同研究数学。与丁取忠等同撰《粟布演草》第一卷、《对数

  • 平远山房法帖

    六卷。清李廷敬辑。此帖主要收宋、元、明人墨迹。宋苏、黄、米、蔡之书皆有,惟黄山谷《为巽上人作小疏》十余行为真迹。蔡襄第二札临仿尚有规模,其余则无一真迹。赵孟頫书只有《天冠山玄州十咏》稍近似,其它亦无一

  • 宋书

    一百卷。梁沈约(411-513)撰。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史学家、文学家。沈约靠母亲抚养成人,历任宋、齐、梁三朝显宦,“该悉旧章,博物洽闻”(《梁书·沈约传》)。宋时为尚书度支

  • 宋元资治通鉴

    一百五十七卷。明薛应旂撰。应旂生卒年不详,字仲常,号方山。明武进(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授慈溪知县,屡迁南京考功郎中,主京察。忤严嵩,谪建昌通判,后任浙江提学副使。曾就学于王守仁,主“良知”说,晚年

  • 国文法之研究

    金兆梓(1889-1975)撰。兆梓字子敦,号芚盦,浙江金华人。文史学家,早年从事教育工作。是书系金氏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授课时的讲稿,经整理而成。从语言实际出发,按照逻辑的要求,根据语句的结构方式,探

  • 宋四六话

    十二卷。清彭元瑞(1731-1803)编。彭元瑞字掌仍,一字辑五,号云楣,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赠太子太保,与纪昀齐名,同为乾隆时名臣。著有《经进稿》及《

  • 支离子集

    一卷。宋黄希旦(?-1074)撰。希旦字姬仲,自号支离子,一名晞。为北宋时道士。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宁中尝召至京师,典太乙宫事。后病卒,其徒传为仙去此集又名《竹堂集》,为淳祐九年(1249)九龙观

  • 茹蘖闲房诗存

    一卷。清陈勤撰。附《画纱室吟稿》一卷。陈符莹(生卒年不详)撰。陈勤,字辛农,号拙存,江苏甘泉(今扬州)人,符大受之妻。清代诗人。早寡。符萤,符大受之妹。所著《画纱室吟稿》与其嫂氏《茹蘖闲房诗存》合刻为

  • 周易宗义

    十二卷。明程汝继撰。汝继字志初,又字敬承。江西婺源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袁州府知府。该书《凡例》云:“以朱子《本义》为宗,故名曰《宗义》。”但也往往有与《本义》不合者。朱之蕃为此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