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傅子

傅子

一卷。晋傅元(玄)(217-278)撰。傅元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孤贫,博学。曹魏时,历任弘农太守、典农校尉,封为鹑觚男。在司马晋,又历任散骑校尉、驸马都尉。曾从事编写《魏书》,对儒、道、玄学都有所批评。《傅子》一百二十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著录。《崇文总目》著录为二十三篇。《七杯》,《补晋书·艺文志》著录。《相风赋》,《隋书·经籍志》著录。《傅玄集》,《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皆著录。上述诸史志著录的著作,都是傅元的著作。在《晋书·傅玄传》中,对这些著作的成书有记载:“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共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傅玄的著作,在流传过程中,大部分佚失了,现仅存有《傅子》辑本和《文集》的辑本,可作为研究傅玄思想的史料。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文义完具者十二篇,曰《正心》、《仁论》、《义信》、《通志》、《举贤》、《重爵禄》、《礼乐》、《贵教》、《检商贾》、《校工》、《戒言》、《假言》。文义未全者十二篇,曰《问政》、《治体》、《授职》、《官人》、《曲制》、《信直》、《矫违》、《问刑》、《安民》、《法刑》、《平役赋》、《镜总叙》,并附录四十八条。《傅子》一书,主要宣扬儒家思想,间有道家思想。提倡正心、去私,以息欲、明制为经国立功之道,以赏罚为治国二柄,宣扬无欲与知足。阐述以异正同,因物制宜,相害而能尽用。《傅子》,一卷,清乾隆三十年(1765)《四库全书》抄本。清乾隆中武英殿本活字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清严可均又有重定本四卷,刻入《全晋文》。叶德辉有辑本三卷,订误一卷。收入《百子全书》,民国元年(1912)鄂官书重刊本。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935-1937)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为五卷。

猜你喜欢

  • 飘泉吟稿

    五卷。元朱晞颜(生卒年不详)撰。朱晞颜字景渊。长兴(今属浙江)人。历官平阳州蒙古掾、长林丞、江西瑞州监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飘泉集》四卷,已佚。《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凡诗二卷,诗余一

  • 廿一史识余

    三十七卷。明张墉撰。墉字石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廿一史识余》又名《竹香斋类书》,摘录廿一史中佳事隽语,分类编排,共五十七门并补遗一门,门下列条,条下注明原书名称,与《世说新语

  • 退庵遗稿

    七卷。明邓林(约1414前后在世)撰。邓林原名彝,又名观善,字士斋,号退庵,明成祖永乐帝为其改为现名。广东新会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举人,任浔州府贵县教谕,考满后入京,预修《永乐大典》,凡五年

  • 刊谬正俗

    《匡谬正俗》宋人书目多称《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盖避太祖讳也。详见“匡谬正俗”。

  • 广说文答问疏证

    八卷。清承培元撰。参见《说文引经证例》。是书乃是增广钱大昕《说文答问》与薛传均《说文答问疏证》之作,广之以补其阙,并自为疏证。是书光绪间有广雅书局刊本。

  • 春秋说略

    十二卷。清郝懿行(详见《易说》)撰。懿行通经学,尤深于小学。该书于乾隆壬子(1792)脱稿,乙卯(1795)校订,嘉庆乙丑(1805年)读法坤宏《春秋取义测》,复加以校订,可见用力之勤。作者在《叙例》

  • 书传疑纂

    八卷。清戴钧衡撰。本书没有序例,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以及与之相左的诸家之说,戴氏感到疑而未安的,则援引他说以证之,有些地方则直陈己见,以求其是,补《书传补商》之不足。比如其中解说“肇十有二州”,认为分

  • 东宫备览

    六卷。南宋陈模(生卒年不详)撰。陈模字中行,泉州永春(今属福建)人。庆元二年(1196)中进士。嘉泰二年(1202),任秘书省正字。嘉泰三年(1203),兼国史院编修。开禧三年(1207),又兼实录院

  • 檀弓疑问

    一卷。清邵泰衢(生卒年不详)撰。泰衢字鹤亭,浙江钱塘人。雍正初任钦天监左监副。精研礼学,兼明算术。著有《史记疑问》等。是书因《礼记》出自汉儒,而《檀弓》一篇却多有附会之处,故摘其可疑者,逐条论证辨析。

  • 静庵集

    一卷。明张羽(1333-1385)撰。张羽,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江西九江)人。元末,授安定书院山长。洪武六年(1373),征起,庭对称旨,授大常寺司丞,后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著有《静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