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声偶删补
七卷。明邵一儒编。邵一儒字仲鲁,山东海阳人。生卒年不详。是书成于万历四十七年(1620)九月。时廷议以万历四十八年(1621)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1621),故其序以泰昌纪元。徐献忠曾有《六朝声偶》,大致本杨慎五言律祖而广之。此又根据其本重为删增,仅此而已。《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未见通行本。
七卷。明邵一儒编。邵一儒字仲鲁,山东海阳人。生卒年不详。是书成于万历四十七年(1620)九月。时廷议以万历四十八年(1621)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1621),故其序以泰昌纪元。徐献忠曾有《六朝声偶》,大致本杨慎五言律祖而广之。此又根据其本重为删增,仅此而已。《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未见通行本。
一卷。《续集》一卷。元释德净撰。德净字如镜。生卒年未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泰定天历间曾与仇远、冯子振,白珽诸人游。其诗皆五七言律体。续集共诗七十六首,而咏物者达五十三首。格调皆浅弱。末有附集一卷
见《字学汇海》
一卷。清徐润第撰。润弟字广轩,山西五台(今山西五台)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是书乃润第与张廷鉴共读《蕺山语录》时撰成。蕺山之学,出自姚江,故书中推论姚江、蕺山讲学宗旨甚为流畅。
三卷。清张宪和(详见《公羊臆》)撰。张宪和对公羊学深有研究,撰有《张氏公羊二种》,该书即其中之一。大体上在于驳斥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中的牵强附会之说,恢复《公羊传》的原意。何休注《春秋公羊传》,多引
八卷。清梁章钜撰。梁章钜(1775-849),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道光时官至署理两江总督。本书是他任礼部员外郎(道光元年至二年,即1821-1822)以后所作。按梁章钜的
四卷。清张榕端(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生平详见《河上草》(辞目)。本集是张榕端在内阁学士任上所刊刻的,辑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至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之间所创作的诗歌,集前有任邱庞垲所作
十六卷,清李重发修,高日华、联丰增修,刘汉镇增纂。李重发,云南鹤庆州人,进士,道光五年(1825)任知州。高日华,号蔚青,云南昆明人,进士,光绪八年(1882)任知州,倡修州志未成,移置柳城,不及一月
十二卷。清李宗渭(约1728年前后在世)撰。宗渭字秦川(-作泰川)。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自编其诗为《瓦缶集》三卷,后附有《咏怀集》一卷。宗谓殁后,其婿高衡编辑其遗诗:
见《素问注证发微》。
四卷。近代邵灉祥(其生平未详)撰。灉祥为广东电白人。是编专考《说文》中的新附诸字。据钮树玉《说文新附考》《续考》、钱大昭《说文新补新附考证》、毛际盛《说文新附通谊》、郑珍《说文新附考》,参以惠栋《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