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冥通记

冥通记

四卷。梁陶弘景(详见《古今刀剑录》)撰。《四库提要》著录此书,题“梁周子良撰”,不确。《冥通记》,原名《周氏冥通记》,又名《周氏玄通记》。此书第一卷有周氏略传,称周氏即周子良,字元和,本河南人,寓居丹阳;南齐明帝建武四年(497)生,年十二即为陶弘景弟子,受经录符图;十九岁时忽通真灵,常在梦中或独自与神仙真人相见,并且密受冥旨;梁武帝天监十五年(516)死,年二十岁。书中以日记形式,载述周子良与神真交往接谈的内容,主要叙述周氏感灵,神真告诫,以及接受经录等事。所记神真有保命府赵丞、保命范帅、茅君兄弟、女仙李飞华等数十人。第一至三卷记有二十四事。第四卷附载通灵诸事目录共七十九条,所记之事甚简,或仅存目录。书末又录“九真玉沥丹方”一条。此书曾引起后世学者的重视,并考证其真伪。余嘉锡撰《四库提要辨证》,据《道藏》中《陶隐居集》所载《进周氏冥通记启》所述周氏事四卷上呈之文,与该篇所附梁武帝答书称“见周氏遗迹真言”、“四卷今留之”等语,证此书“自编撰之始,即为四卷”,而《隋志》、“宋志”分别作一卷、十卷“皆为传写之误,抑或卷帙有分合”,又指明此书为陶弘景所撰,孙星衍《廉石居藏书记》内编有著录,明胡震亨、毛晋合订本署陶弘景撰以为据,说明《四库提要》称周子良撰是后人所改。任继愈、钟肇鹏《道藏提要》作进一步考证,认定此书实为陶弘景所撰,又提其要述之甚详。并注明《宋史·艺文志》于子部小说类著录“周子良《冥通记》四卷”,以辨《四库提要》称“宋志”作十卷之误及《四库提要辨证》未加订正之失。现存明《道藏》(题《周氏冥通记》)本,清《四库提要》据内府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夜谈随录

    十二卷。和邦额(1736-?)撰。和邦额号霁园主人,满族人。昭梿《啸亭续录》说他作过县令,其他生平事迹不详。《夜谈随录》为文言短篇小说集,一百三十六题,一百五十一篇。此书内容体例与《聊斋志异》相近,“

  • 训纂堂丛书

    六种,十六卷。清杨调元编。杨调元,贵筑(今贵州贵阳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丛书所收著作,都是久已不传的珍本。如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十卷,在《隋书·经籍志》上有记载,原书自唐以后已亡,清宋翔凤加以搜采,校

  • 周生烈子

    见《周生子要论》。

  • 桐乳斋诗集

    十二卷。清梁文濂(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文濂,字次周,号溪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文濂工诗。本集计收诗九百余首,同时的唱和之作也间附其中。杭世骏作序,称其“壮游时南浮衡阳,北抵碣石,践历嵩华,

  • 书法雅言

    一卷。明项穆撰。项穆生卒年不详。王稚登为其作小传,称其初名德枝,郡大夫徐公改其名为项纯。后又更名为项穆,字德纯,号贞元,亦号无称子。项穆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项元汴之子。项元汴是鉴藏书画的名家,名甲

  • 灵峰草堂丛书

    八种,十七卷。民国陈炬编。陈炬字衡山,贵阳(今贵州省贵阳市)人。丛书所收八种为:陈矩《灵峰草堂集》四卷、《凫氏为钟图说补义》一卷、《孟子弟子考补正》一卷、《天全石录》一卷、宋刘攽《孟子外书补注》四卷、

  • 曲律易知

    二卷。清许之衡撰。许之衡,字守白,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生卒年不详。著有《玉虎坠锦瑟记》。元明以来,作曲者千百,而论律之书,寥若晨星。虽有明之王伯良论律蔚为专著,卓然可法,然悉奥未尽,漏略尚多,且文字

  • 礼论钞略

    一卷。南朝齐荀万秋(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荀万秋,字元宝,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宋孝武初为晋陵太守,入齐,官御史中丞。附见《南史·荀伯子传》。《隋书·经籍志》《礼论要钞》十卷,下云“梁有齐御

  • 周易卦象集证

    一卷。清方申撰。在两汉以前,注易之著作无不引《说卦传》以证经文。但至王弼首倡“得意忘象”之说,后如韩康伯辈纷纷仿效,至使唐以后引用《说卦传》解释易经者罕有其人。方申著此书,本着避虚就实的原则,博考古注

  • 唐仲友补传补

    一卷。清张作楠(生卒年不详)辑,其弟作楫注。作楠字丹屯,作辑字舫斋,浙江金华人。《宋史》以仲友曾为朱子所劾而不予立传。该书用集句体,采集广博,贯串亦佳。凡纪载互异,传所未详者,作楫又仿考异例,注于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