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海县志

南海县志

①二十卷。清魏绾主修,陈张翼纂。魏绾,平越(贵州福泉)人,举人,雍正十三年(1735)南海知县。陈张翼,浙江人,举人,广东知县。南海,南海郡番禺县地,隋析置今县。宋有《南海志》十二卷,元有《南海县志》二十卷,后两度续修。此志因清朝廷令天下直省纂修通志,并令有司各辑邑志,南海县令魏绾亲自纂辑,历八月成志。《南海县志》乾隆六年(1741)刻本。全书共二十卷,分:舆地、建置、编年、典谟、官师、食货、学校、选举、礼乐、兵防、水利、风俗、古迹、宦志、人物、艺文,共十六门。此志在康熙志基础上续修,旧志颇核,仍其原文,并无削删,间正舛讹,略补遗漏,因类续补,续康熙二十七年至乾隆五年(1740)间史事。增典谟、礼乐、水利三门。此志纠前志之失,并做适当调整。如:古迹分类不当并入建置,灾年不当分编年,坊邸都堡不当跻舆地,坊表不当附食货,其补前志未备,新增修儒学图,佛山镇图,更换西樵山图。此志特点将水利另立一类,突出了水利。水利中有城渠、城濠、江流、围基、圩岸。② 二十六卷末一卷。清郑荣修,桂坫、何炳坤纂。郑荣,光绪三十三年(1907)知县。桂坫,广东南海人,曾任浙江严州知府、翰林院检讨、国史馆总纂等。民国四年(1915)任广东通志馆总纂之一,著有《南海县志》、《恩平县志》、《西宁县志》、《晋砖宋瓦实类稿》、《科学韵语》,参加修纂《广东通志》、《广州人物志》。光绪三十三年(1907)郑荣任南海知县,续修县志,设局纂修,以桂坫为总纂,次年张鸣凤继任,聘何炳坤为总纂。于宣统三年(1911)成书。《南海县志》宣统三年刻本。此志续同治志而作,纂修体例无改,一仍其旧。新政沿革,因类扩充,如立学堂、筑铁路、兴实业、设警察,莫不列部分门,登诸记载。志中各图,因前志图为天算名家邹伯奇所绘,界线分明,故此志只将旧本摹印。间有村落地名,均按采访册订正、添补,不蹈抄袭之辙,新增南海属粤汉铁路干线图、南海属三省铁路支线图,则广东陆军测绘学堂绘制,颇具地方特色。艺文杂录诗文,此编专载书目,纲举目张,可见一县文献。列传中艺术类目,不同现在艺术概念,实为方技、技艺。此志长处在于补前志所缺处甚多,旧志过略,续修复为详载。山川、物产等门重为编定,其中江防略,有重订联福围事宜,则为修志者首次涉及产权争执。该志最早版本为宣统三年(1911)广州陈氏超华斋刻本,另有羊城留香斋刻本。

猜你喜欢

  • 无悔斋集

    十五卷。清周京(1677-1749)撰。周京,字西穆,又字少穆,钱塘(今杭州)人。廪贡生,考授州同知,乾隆十二年(1747)举博学鸿词,称疾不试。周京才华渊博,交游皆一时名流。著有《无悔斋集》。此集共

  • 续列女传

    九卷。明邵正魁撰。正魁字长孺,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卒及任履不详。该书是一部接续刘向《列女传》以记叙历代妇女事迹的专著。体例上也一仍刘向之书的体例,共分七门,其中节义、贤明又各分一子卷。书中材料主要采

  • 宋元编年

    即《续资治通鉴》。

  • 四书大成直讲

    二十卷。清李锡书(详见《四书臆说》)撰。是书乃李锡书晚年所作。认为前儒言孔子集群圣之大成,朱子集群儒之大成,四书乃圣人之大成,集注章句乃朱子之大成。故是书以“大成”为名。首载朱子年谱,尊朱注,不载朱子

  • 鲍参军诗注

    四卷。附一卷。黄节(1873-1935)注。鲍参军即宋代诗人鲍照。鲍照字明远,东海(辖山东苍山县内)人。南朝宋文学家。出身寒微,曾任中书舍人等职,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项起兵败,照为乱军所杀。其

  • 顾端文公遗书

    三十七卷。明顾宪成(见《小心斋札记》)撰。此书为其曾孙顾贞观所汇刻。收入此书中的顾宪成著作有《小心斋札记》十八卷、《证性编》六卷、《东林会约》一卷、《东林商语》二卷、《虞山商语》三卷、《经正堂商语》一

  • 艮堂十戒

    一卷。清方象瑛(生卒年不详)撰。象瑛字渭仁,遂安(今浙江淳安)人。康熙进士,著有《远山净赋》、《使松斋集》、《封长白山记》、《松窗笔乘》。是书乃象瑛广采先儒说论,并参杂自己的观点,对世人进行教诲,训释

  • 词学全书

    十四卷。清查继超编。查继超字随庵,海宁(今属浙江)人,生卒年未详。本书编辑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毛先舒《填词名解》四卷,王又华《古今词论》一卷,赖以邠《填词图谱》六卷,续集一卷,仲恒《词韵》二卷

  • 悟真篇注解

    三卷。明张位(详见《问奇集》)撰。宋代张伯端所撰《悟真篇》传世后,曾有诸家为之作注,各家所见不同,一般认为翁保光注本较近于经旨。元代以后,由于多有窜乱而失原貌。张位撰此书,就是想明其经旨,为学者释迷正

  • 直木斋全集

    十三卷。清任绳隗(生卒年不详)撰。任绳隗,字青际,号植斋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约明末清初在世。少有才名,年壮气盛,意气超越,读书积学有年,颇称通博,对序言、碑记、奏议、书札一切词章、乐府、长吟、短歌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