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周易

古周易

一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祖谦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祖谦幼承庭训,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诸儒游,又与张栻、朱熹友善,人谓其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除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宫,勉谕孝宗以恢复大业为先。终官直秘阁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祖谦之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四方之士争趋其门下。朱熹对其甚为推许,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一生著述甚丰,有《书说》三十五卷,《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春秋集解》三十卷,《左氏博议》二十卷,《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此外尚有别集、外集若干卷行于世。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古《易》上下经、十翼,本十二篇,然自汉费直说《易》、郑玄注《易》,至魏王弼以老解《易》,递有移掇。孔颖达又因王弼本作《周易正义》大行于唐代,以传附经,古《易》遂不复存。鉴于此,祖谦乃考定古周易,编成一卷。以上下经、十翼各为一篇,恢复古本之旧。此前已有吕大防、晁说之、薛季宣、程迥、李焘、吴仁杰诸家之考,大致互相出入。《四库提要》谓祖谦此书与吴书最晚出,而较仁杰为有据。书分12篇,依次为《上经》、《下经》、《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书编次与吕大防《周易古经》同。朱熹甚为推许,尝为之《跋》,后作《本义》即用此本,可见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一卷,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二卷。四库馆臣以为“盖以一篇为一卷,其实一也。”所言极是。此书有《通志堂经解》本,又收入《金华丛书》中,清同治八年(1869年)退补斋刊。又有《清芬堂丛书》本,清光绪十六年(1890)黄梅梅氏慎自爱轩刊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均有藏。

猜你喜欢

  • 御定医宗金鉴

    九十卷。清吴谦(生卒年不详)等编。吴谦字六吉,歙县(今属安徽)人。乾隆年间曾任太医院判,乾隆四年(1739)奉敕与刘裕铎主编此书。吴氏认为古医书有法无方,唯《伤寒论》、《金匮要略》始有法有方,而诸注又

  • 大般涅集经疏

    三十三卷。唐代释灌顶(561-632)撰。灌顶,唐代僧人,天台宗五祖。俗姓吴,字法云。原籍常州兴义(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后迁临海章安(今属浙江省)。有“章安大师”,“章安尊者”之称。(任继愈主编《宗教

  • 三经四书释义

    八卷。李滉(1501-1570)撰。李混初名端鸿,字景浩、季浩,号退溪、陶翁、退陶。朝鲜安东府礼安县温溪人。朝鲜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朝鲜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历任礼曹判书、艺文馆检阅、公州判官、丹阳郡

  • 宋名臣献寿集

    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所载皆南宋祝寿之文。编次既无义例,称名亦无体式,盖其时书肆所为。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加以介绍。

  • 辛甲

    见《辛甲书》。

  • 通鉴纂要

    即《少微通鉴节要》。

  • 颜巷录

    一卷。清李衷灿(详见《拳拳录》)撰。是书成于衷灿罢官之后,因情绪低落,恬淡寡欲,所记多为在任时的言论、起居、行动。但也夹杂着鹿善继、孙奇逢二人的观点,认为儒能彻佛,佛能窥儒。

  • 释名略例

    一篇。清顾广圻撰。顾广圻(1770-1839)字千里,号涧薲,又号涧蘋,自号思适居士,晚年以字行。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嘉庆间诸生。其学得自江声,为时人推重,尤精校雠。尚著《说文考异》五卷、《思适

  • 余清斋帖

    二十四卷。明吴廷(生卒年不详)辑。吴廷(即吴廷羽),字左干,安徽休宁人。吴廷羽善画佛像。其子吴用卿喜收法书名画,吴廷羽便据之编辑《余清斋帖》。该帖正帖十六卷,续帖八卷,其中所收书迹多经董香光和杨明时鉴

  • 宋朝事实

    二十卷,宋李攸撰。李攸,字好德,江阳(今四川泸州市)人。其生卒年月不详,曾官承议郎。其书原共有六十卷,前三十卷流行后,后三十卷因书中有涉及秦桧的内容,而未能公诸于世。今本二十卷是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