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石经

唐石经

一百五十八卷,附《周易略例》、《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石刻本)。唐郑覃等校刊。据《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二年冬十月癸卯,“宰臣判国子祭酒郑覃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时上好文,郑覃以经义启导,稍折文章之士,遂奏置五经博士,依后汉蔡伯喈刊碑列于太学,创立石碑九经。”所刊经数十二,诸经正文无注,标题次行书某某注,即其所据之本。《周易》,上、下经用王弼注本,而《系辞》、《说卦》用韩康伯注本,附王弼《周易例略》,《尚书》用孔氏传本,《毛诗》用郑氏笺本,《周礼》、《仪礼》用郑氏注本,《礼记》首《月令》篇用李林甫等奉敕注本,《春秋左氏传》用杜氏集解本,《公羊传》用何休解诂本,《穀梁传》用范宁集解本,《孝经》用唐明皇注本,《论语》用何晏集解本,《尔雅》用郭璞注本。别取张参《五经文字》附刻于后。又新纂录《九经字样》一卷,附于《五经文字》之末,总计经十二种,附录三种。其石数为:《周易》九石,《尚书》十石,《毛诗》十五石,《周礼》十八石,《仪礼》二十石,《礼记》三十三石,《春秋左氏传》六十九石,《公羊传》十七石,《穀梁传》十六石,《孝经》一石,《论语》七石,《尔雅》四石,《五经文字》八石,《九经字样》一石,又年月衔名敕状一石,共二百二十七石。每石八行,每行十一字、十字、九字不等。间或有空行空字的。字体为楷书,每经的标题为隶书。字数占1行,缀于各经之后。其经字在大和时已有改刻,乾符时有修改,朱梁时有补刻,北宋时有旁改添注,其详另见唐石经校文中。经石,唐末天祐中被委弃于野,朱梁时又置于府学北牖。明嘉靖时因地震倒损。万历间王尧典等按旧文集其缺字,别刻小石,立于碑旁。其拓本清乾隆前尚有摹本流传。

猜你喜欢

  • 羲之真草十七帖

    一卷。晋王羲之书。明李崧祥刻。李崧祥,生卒年不详。字慕川,贵池(今属安徽)人。曾官浙江按察使。李崧祥非常推崇王羲之的真草,认为王右军的“真草十七帖”,更是“诸书英华”,曾深得张彦远、杜少陵等大书画家、

  • 续诉琵琶

    清廖燕撰。生平见《醉画图》条。此剧为《柴舟别集》其中之一种,为《诉琵琶》之续篇。继续写作者本人因被穷鬼疟魔所扰,请诗伯、酒仙合力共同驱逐穷鬼,穷鬼既去,作者得救。诗伯、酒仙和作者一同饮酒吟诗相贺之时,

  • 十驾斋养新录

    也称《养新录》,二十卷,《养新馀录》三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钱大昕精通经史百家之书,自少至老读书不辍,每有所得,随笔记录,以成此书。“十驾斋”为作者书斋名,“养新”则是其祖

  • 百子咀华

    十四卷。明胡效臣(生卒年不详)编。胡效臣,字钟衡,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人。万历四年(1576年)举人,官旌德县知县。此书取诸子之文,而割裂之,或摘其一段,或拾其数语,或撮其数字,以供时文獭祭之用。首

  • 理解体要

    二卷。清代黄为鹗撰。全书采用宋代儒家讲学的言论,用绘画方式来说明理学之“理”,共计一百三十八条,较为形象。

  • 古括遗芳

    四卷。旧本题南山郑宣辑,未著其时代,亦无序跋。据书中所录,止于明天顺间,则为明人。本书裒辑处州之文共三十三家,分序文、奏疏、策论、辨说四门。采摭甚略,似仅抄撮志乘而成,未博考诸集。其考证亦多讹陋,如:

  • 北宋椠春秋公羊疏残本校勘记

    一卷。刘承干(1881-1963)撰。承干字贞一,号翰怡,别署求恕居士,浙江上虞人,迁居上海。喜校刻古书,刊有《嘉业堂丛书》、《吴兴丛书》、《求恕斋丛书》、《留余草堂丛书》、《希古楼金石丛书》等,编有

  • 庄屈合诂

    清钱澄之(1612-1693)撰。钱澄之,初名秉镫,字饮光,号田间,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明末清初诗人、学者。万历时诸生,弱冠时以抵阉党闻名。崇祯时以明经贡京师,屡上书言时政得失。后游吴越间,被复社

  • 盘山志

    十四卷。清释智朴撰。智朴,号拙庵,江苏徐州人。少曾过江参百愚斯大师于青浦之青龙隆福寺,受记别。实洞宗第三十世。爱盘山丘涧,因居其地,筑青沟禅院,并撰此书。《盘山志》清刻本,为十卷,补遗四卷。兹篇谓盘山

  • 东坡词

    一卷。宋苏轼(1037-1101)撰。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宋史·艺文志》载《苏轼词》一卷;《书录解题》则称《东坡词》二卷。此本乃毛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