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说

四书说

六卷。清吴嘉宾(1803-1864)撰。嘉宾字子序,江西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清古文家,官至翰林院编修,著有《求自得之宝文钞》、《尚絅庐诗钞》等。是书《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二卷。首有自序,《大学》不用《朱子章句》,而遵旧本。《孟子》七篇每篇分上下,仿赵氏体例。每篇各有篇叙。《梁惠王》上下篇都是孟子告当世的诸侯;《公孙丑》上下篇皆记孟子在齐时所论治国之道,立身之节;《滕文公》上下篇皆孟子与当世之士辩者;《离娄》上篇言仁,下篇言义;《万章》上篇言圣人行仁义之心,下篇言圣人居世之迹;《告子》上篇言性,下篇杂举问答之辞;《尽心》上篇言性,而推之事天立命,下篇总结七篇的大指。考其所说,虽偏于义理,而每与朱子立异。其特创的是把《论语》两章连解,如“林放问礼之本”下连“夷狄之有君”,“可与共学”下连“唐棣之华”等,如此之类尚多。两章连解,古注疏中偶见,也见于毛奇龄《论语稽求篇》,但均不如吴嘉宾申说详明,不流于穿凿附会。该书有咸丰二年(1852)刊本。

① 一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存与字方耕,江苏常州人。清经学家,著有《春秋正辞》、《四书说》等。是书与朱子言理显相矛盾者,朱子推阐濂溪太极无极之义,存与则谓天为极,无极则无天;朱子谓性与天道,终日所言,无非此理,存与则谓夫子言性与天道,特著于系辞;朱子谓隐为体之微,无声无臭,具为天道之不显,存与则谓显,无不显,无声无臭;朱子分气质之性、义理之性为二品,存与则谓夫妇之有愚不肖,类也,习也,非天也。其所说不免流于空泛,驳而不醇书后有门人蒋彤跋,称归本六经,得汉人之学而深造之,稍溢美。该书有道光刊《味经斋遗书》本。② 十卷。清郝宁愚撰。宁愚字希柴,山东祝阿(今山东历城)人。是书首有沈德潜、周玉章、柳继楻序,又有贾琰作《宁愚传》,宁愚自作凡例。《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四卷,《孟子》四卷,笃遵朱注,揣摩于神理血脉之间,务求其合。与他讲不同者,使连节白文,成为一气,不以分注隔;小注也连节一气,不以白文及分注隔。其说义理,主简括清醒。为举业家作文而设,非治经之书。该书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猜你喜欢

  • 花佣月令

    一卷。清徐石麒(生卒年不详)撰。徐石麒,字又陵,号坦庵,江都(今江苏扬市)人。明亡后归隐。《花佣月令》以十二个月为序,讲述分栽、下种、过接、扦压、滋培、修整、收藏、防忌等园艺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光绪十

  • 知足斋丛书

    十三种,三十二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编辑。本书约刻于《汉学堂丛书》之前,时编者任刑部浙江司郎中。十三种书为:清黄奭校《仓颉篇》,汉郑玄撰《周易注》,魏郑小同编《郑志》,晋张磻撰《汉记》,晋薛

  • 勾股图解

    二册。清陈厚耀(1648-1722)撰。陈厚耀,字泗源,号暑峰,江苏泰州人。康熙丙戌(1706)进士,后经李光地推荐,于1708年进京,与梅文鼎之孙梅珏成共同修书于蒙养斋,并常同康熙讨论天文、数学问题

  • 四声均(韵)和表

    五卷。清洪榜撰。洪榜字汝堂,一字初堂,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天津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年三十五卒。少与同郡戴震、金榜友善,粹于经学,尚著《易述赞》、《示儿切语》、《周易古义录

  • 读书说

    四卷。清胡承诺(1607-1681)撰。承诺字君信,号石庄,天门(今属湖北省)人。是书系其读书杂论,内容庞杂,共九十八条。清王履谦作序称此书论理精赅,叙事准确,引证史籍丰富,考据经义详尽,且每叙一事立

  • 讲周易疏论家义记

    残卷。卷数、作者不知。此书为旧抄本,仅存《释乾》、《释噬嗑》、《释贲》、《释咸》、《释恒》、《释遁》、《释睽》、《释蹇》、《释解》九卦。《释咸》条中题目“讲周易疏论家义记释咸第十”,因知书名。其释义分

  • 列女传补注

    八卷。叙录一卷。清王照圆(生卒年不详)撰。照圆字婉佺,一字瑞玉,山东福山人,栖霞郝懿行之妻,受封为宜人。《列女传》为西汉刘向所著,始有曹大家、綦母邃、虞贞节三家注。大家注十五卷,至北宋犹存,见《史记正

  • 东西学书录

    三卷。清徐维则撰。徐维则,生平不详。此目成于1899年,蔡元培作序,分类体系基本仿照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计分史志、政治法律、学校、交涉、兵制、农政、矿务、工艺、商务、船政、格致总、算学、重学、军学

  • 三秀斋诗钞

    二卷。清鲍之芬撰。鲍之芬,生卒年不详,字浣云,江苏丹徒人,征士鲍皋之三女,刺史徐彬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四年(1878)刊本,附于其夫徐彬著的《海天萍寄腾草》一书之后,封里有王文治所作跋语四行,及

  • 朱子语的

    二卷。明邱浚(详见《家礼仪节》)编。是书上卷分下学、持敬、穷理、精蕴、须看、鞭策、进德、道在、天德、韦斋等十篇;下卷分上达、古者、此学、仁礼、为治、纪纲、圣人、前辈、斯文、道统等十篇。蔡衍鎤序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