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考异

尚书考异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用古文字书写而成,因称古文《尚书》。西晋永嘉之乱(311年)后,今、古文《尚书》相继失传。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一说当作梅颐)献孔安国《孔传古文尚书》于朝,其书分四十六卷,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内容同于今文《尚书》,另多出二十五篇,多出部分,后人亦称之为“晚书”。《孔传古文尚书》出现不久,便立于学官,自东晋至隋、唐,学者均坚信此即孔壁古文《尚书》,于孔安国传亦坚信不疑,最初怀疑晚书系伪作者,为宋人吴棫(见《书稗传》)其后朱熹赞成吴说(见《朱子全书》、《朱子语类》)。其持论依据,主要为今、古文词句深浅难易不同。梅鷟此书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确认晚书二十五篇系由晋人皇甫谧伪作。梅氏自汉人所记载古文《尚书》传授情况入手,从晚书篇数、文体、来源、所载史实等诸多方面,对晚书和《孔传》进行分析与辨证,指出破绽颇多,其所指摘,皆有依据,言之凿凿、切中要害。此书影响深远,为后人《尚书》辩伪辟一蹊径,其功至伟,实不可没。此书坚信孔壁古文十六篇为汉人张霸伪作,则承孔颖达之误;至谓晚书为皇甫谧伪作,则尚待深入研究。此书《明史·艺文志》未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库书据天一阁藏本缮录。天一阁本不分卷,缮录时以篇帙较繁,析为五卷。现存版本有明白崔山房抄本,不分卷,藏北京图书馆。另有清抄本三种,其中两种亦不分卷,一种分作六卷,前两种亦藏北京图书馆,六卷本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此外尚有《平津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涌幢小品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1558-1632)撰。朱国桢字文宁,号平极,别号虬庵居士、平涵居士,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人。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因与魏忠贤相忤,休致还家,著有《皇明史概》、《大政记》、

  • 周寿堂二王帖

    四卷。清代瑛棨摘摹宋拓。瑛棨,字兰坡,生平籍贯不详。此帖成于咸丰十一年(1862),刻于西安。据作者自题,瑛氏自藏有宋拓《二王帖》,其字势纵横变幻,令人爱不释手,作者便于“公余之暇,择其尤佳者汇为四卷

  • 周人经说

    八卷。清王绍兰(1760-1835)撰。绍兰字南陔,一字畹馨,浙江萧山(今萧山县)人。乾隆癸丑进士,历官南屏知县、泉州知府、福建巡抚等职。少嗜学,究经史大义,以许慎、郑康成为宗,于《仪礼》、《说文》致

  • 道德经编注

    二卷。清胡与高(生卒年不详)撰。胡与高,字岱瞻,黟县(今安徽)人。雍正癸卯(1723年)举人,撰有《道德经编注》。合其弟与宗附言又称《道德经编注附解》。《道德经》传至清代,不知几易其容,久失原貌。胡与

  • 寿州志

    ①八卷。明栗永禄纂修。栗永禄,字建斋,山西长治人,进士,明嘉靖二十六年(1546)来任寿州知州。栗永禄来守是州,即有志于州志之纂辑。逾年政事稍暇,与州人共议,设局重修,越二年而志稿成。会栗永禄以迁调他

  • 湘山志

    ①五卷。清徐泌修,谢允复纂。徐泌,字鹤汀,浙江衢州人,康熙十九年(1680)任全州知州。谢允复字文山,广西全州,孝廉,官参议道。湘山,位于广西全州县西部。清以前,湘山麓有唐至德间修建的湘山寺(今毁),

  • 安雅堂文集

    九卷。清宋琬(1614-1673)撰。(生平详见《永平府志》(辞目))。宋琬诗入杜韩之室,作品都是感世伤时之作。王士祯把他与施闰章相提并论,称谓“南施北宋”。此集共九卷。初刻于康熙五年(1666),收

  • 类书纂要

    三十三卷。清周鲁(生卒年不详)撰。周鲁字南林,无锡人。此书为抄录类书而成。其内容全不注明出处。有的舛误相因,并无新意。

  • 石溪史话

    八卷,清刘凤起撰。刘凤起,字兰村,睢宁(今江苏省睢宁县)人,雍正年间拔贡,其著作有《石溪史话》、《四书辨义》、《春秋辨义》、《诗草》、《诗余》。《石溪史话》一书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福王,全书所论共一百

  •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

    四卷(民国十七年拓本)。马衡(1881-1955)编次。马衡,字叔平,浙江鄞县人,曾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北京市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丛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