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明张经(?-1555)撰。其卷首题为蔡经,系其未复姓时所刊。张经,字廷彝,侯官(今属福建)人。生年不详。卒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总督军务,改左
十三卷。不著撰人名氏。卷末有明宏治癸亥都穆跋,谓宋时常有刻刊,永嘉先生所作。又考当时陈傅良、叶适都称作永嘉先生。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但《宋史·陈傅良本传》所载,
三十二卷。清来保等撰。来保(1681-1764),字学圃,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底,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高宗派兵进剿,经过两年的激战,
四卷。清阎斌撰。斌字允中,直隶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乾隆岁贡生。服膺道学,行必端方。其说《易》皆浑括大意,既不言象数,也不及训释。其注文往往不能协洽,自云专以本义为主,其与朱氏相背者不尽枚举。尚秉和
三卷。著撰人名氏不详。书中记载安南国事。上卷曰国初沿革,为赵陀以下诸王。中卷下卷皆曰阮纪,则自李公蕴得国后诸王事迹,记述详尽。安南自汉迄唐,并为州郡,五季末为土豪窃据,宋初时始自立国。此书自唐以前,大
二卷。清高凤阁(?-1844)撰。高凤阁,字佩文,号友兰,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高崇文之长女,叶文谦之妻,清代画家、诗人。此书有道光间刊本,年代不详。
一卷。清罗聘(1733-1799)撰。罗聘,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安徽歙县入。长期寓居江都(今江苏扬州),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自题其居室为“宋草诗林”。罗聘为金农弟子,工诗、画,好
一卷。《湘雨斋词草》一卷。清管贻菲(生卒年不详)撰。管贻菲字芝生、号树荃、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举人,官至知县。任遂平知县时,管贻菲摧抑豪蠢,体恤良善,百姓视之为慈父,于教育尤为留心。遂平县有书院久废
八卷。附《两世乡贤录》一卷。清刘台拱(1751-1805)撰。刘台拱,字端临,江苏宝应人,二十一举江南乡试,后累试春闱不第,大挑二等,授训导。刘台拱精古学,凡天文律吕至于声音文字,靡不贯通。其于汉、宋
一卷。周尹佚(生卒年不详)撰。佚又作逸,周太史,故又称史佚。《通志·氏族略》云:“少昊之子封于尹域,因以为氏,子孙世为周卿士,食采于尹,故或谓尹佚。即少昊之裔也。”班固认为佚是成康之臣,贾逵认为是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