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松邻文集

松邻文集

四卷。清吴昌绶(1810-1867)撰。吴昌绶字伯宛,号印丞。浙江杭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吴昌绶博雅工诗古文词,长于考证经史、金石、目录、版本之学,著有《龚定庵年谱》、《吴郡通典》,又刊有《松邻丛书二十余种》。此集凡四卷。卷一为清《孝献皇后行状》及《传》、《跋》、《东朝崇养录跋》,《校邦畿水刑集说跋》,均有关掌故。卷二为昌绶选刊宋元及明初人词,合别集、总集凡十七家,精校印行,世称“双照楼本”。后将书版归武进陶氏。卷三为《杨太守沂孙观瀛居士文》。是谓包安吴论书多特识,恨过事矜张,品月时贤,匪皆征信,太守劬学深思,粹然一勃于正,其于篆法,雅重先白山民。又谓张编修惠言篆,淳雅和平之气,实过于邓,吴昌绶窃意邓书神骨骏迈,诚足震荡一时,第誉者过当,学之多弊,编修与渊如北江,覃研小篆,通儒之笔,与邓蹊径不向。卷四为《唐栖劳氏三君传》,李玉如、包承善两墓志铭,叶姬张氏玉真墓志铭,《杨氏丰华堂藏书记》,均为传作。昌绶《梅祖庵杂诗》有云:“秾纤外自具风骨,浑朴中能见性情。强学单寒何所苦,平生文派薄桐城”。秾纤二句,盖即自评其文,所谓得失寸心知也。光绪庚子之乱,慈仁寺被烧,改寺基为昭忠祠,独顾亭林祠屋数楹犹存,有唐开成井阑,与王赐振书祠记刻石犹未佚。民国十年(1921),浙江旅京士人,集资重建,吴昌绶躬亲其役,并撰祠记,文见卷四。顾祠本以平定张穆附祀,吴昌绶卒后,同人公议,与张穆同设位附祀。有民国18年(1929)杭县吴氏刻本。

猜你喜欢

  • 绿雪亭杂言

    一卷。明敖英(详见《慎言集训》条)撰。敖英在自序中说:蜀台清戎之西,有亭曰‘绿雪’。环亭有竹百余竿,日与此君相对,翛然有吏隐之适。因追忆见闻,窃有评论,随笔杂记,名之曰《绿雪亭杂言。此书止一卷,其前半

  • 邃雅堂集

    十卷。《续编》一卷。清姚文田(1758-1827)撰。姚文田,字秋农,浙江归安(今湖州)人。高宗至天津,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嘉庆初,成状元,授修撰。入直南书房。上疏建议劝课农桑,免株连,

  • 汝帖

    十二卷。宋王寀(生卒年不详)辑。王案,字辅道,敷阳(今江西德安)人。此帖成于宋大观三年(1110),卷前有《目录》一卷,卷后有作者自跋。其正文共十二卷,第一卷收夏、商、周三代金石文字;第二卷为秦、汉以

  • 张子钞释

    六卷。明吕楠(见《泾野子内篇》)撰。此书为张载的著作汇编。书前有嘉靖二十年(1541)吕楠的自《序》,称张子的著作只存《西铭》、《东铭》、《正蒙》、《经学理窟》、《语录》、《文集》等,而《文集》又未完

  • 八识规矩颂

    一卷。唐代玄奘(600-664)撰。玄奘,俗姓陈,本名曰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他父亲陈惠,却潜心儒学已不再为官了。少时因家境困难,跟他二兄长捷法师住洛阳

  • 读说文日记

    一卷。清胡常德(生卒年不详)撰。常德字少芸,松江府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优贡生,读书于学古堂。是书为胡氏读《说文》笔记,共15则。其中多非难段注,非但不能切中要害,反而暴露自身学无根底。是书有光绪间雷

  • 炳烛编

    四卷。清李赓芸(1754-1827)撰。李赓芸字生甫,嘉定(今上海市嘉定)人。慕许慎之学,自署许斋。乾隆进士。知浙江孝、丰等县,嘉庆间累官福建布政使。李赓芸淹贯经史,通六艺,精三礼,著有《稻香吟馆诗文

  • 痎疟论

    一卷 明卢之颐(1598-1664)撰。卢之颐字子由,又子繇,一字繇生,号芦中人,一号晋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通医学,颇有医名,兼通佛学。卢氏自幼得家传,又多得名师传授,曾向王绍隆学习仲

  • 金石萃编校字记

    二卷。罗振玉撰。罗振玉,详见《殷虚书契》条。本书成于光绪十一年(1885)。王昶著《金石萃编》时,已近暮年,眼睛有病,视力衰退,靠门下为其检阅史料,故未能精到。罗振玉校正《金石萃编》中碑志一百三十种,

  • 四书录疑

    三十九卷。清陈绰撰。陈绰详《周易录疑》条。此书成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前后费时数十年。该书共有《大学》二卷,《中庸》三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八卷。书中对每章摘句而解,对朱熹《四书章句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