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韵读

楚辞韵读

一卷。附《宋玉赋韵读》一卷。清江有诰(?-1851)撰。江有诰,字晋三,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的古音韵学家。无心科举,只好音韵学,多年闭门深研音韵学,受到段玉裁的推崇赞赏。主要成就是将古音韵归纳为二十一部,并确定古人也有四声,只是和后人读音不同。一生著述均关于音韵,有《诗经韵读》、《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汉魏韵读》(未刻)、《二十一部韵谱》、《谐声表》、《入声表》、《四声韵谱》(未刻)、《唐韵四声正》。《楚辞韵读》共收《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渔父》、《卜居》、《九辩》、《招魂》、《大招》十题二十八篇作品。后附《楚辞韵读古音释》,将《楚辞》各篇韵字,归入相关的:之、幽、侯、鱼、歌、支、脂、祭、元、文、真、阳、东、中、侵、谈、叶、缉十八个韵部。后附宋玉赋九篇之韵读。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大言赋》、《小言赋》、《钓赋》、《笛赋》、《舞赋》。其中无韵段落不录原文。韵以圈号标识,夹注韵部、通叶,以同音字直声或反切注音读,并标四声。音注两见以上者只注首见者。本书特点:一是一般以直音注音,便于初学者。无直音字则辅以反切,以减少误注,较全用直音注音读准确。如《离骚》“夕揽洲之宿莽”之“莽”音“姥,”《天问》“何所冬暖”之“暖”注“奴元反”。二是注明通韵、合韵字。如《天问》“列星安陈”之“陈”注“文真通韵”,《招魂》“往恐危身些”之“身”注“文真通韵”。三是标四声。如《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之“予”标“上声”。此书之病是从今音寻找推断古音,如认为上古“家”字读为“姑”,但学者们认为“家”(kea)“姑”(ka)只是音相似而不相同。版本有清嘉庆十九年(1814)自刻小学各书本。嘉庆二十四年(1819)《音学十书》本,长春图书馆藏。民国十七年(1928)影印王国维校《音学十书》本。民国二十四年(1934)渭南严氏《音韵学丛书》本。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影印严氏原版。

猜你喜欢

  • 晋政辑要

    四十卷。清刚毅(1837——1900)等撰。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笔帖式出身,历任巡抚、尚书、军机大臣。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荣禄等议立溥为大阿哥(皇储),企图废黜光绪皇帝。八国联军攻陷北

  • 佳梦轩丛著

    十一种,二十一卷。清奕赓(生卒年不详)撰。奕赓为满洲正黄旗人,庄亲王之子,官三等侍卫。该书所收十一种为《东华录缀言》六卷、《清语人名译汉》二卷、《歌章祝辞辑录》二卷,《谥法续考》一卷、《本朝王公封号》

  • 说文通检

    十四卷。清黎永椿(其生平未详)撰。永椿番禺(今属广东)人。此书成于同治十二年(1873),把《说文》篆书改写为真书,按真书的画数次第编录。卷首检部目,卷末检疑字,卷一讫卷十四检本部之字。仿《字典》检字

  • 吴山鷇音

    八卷。清林云铭(约1673前后在世)撰。林云铭,字西仲,侯官(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任徽州通判。耿精忠之乱,云铭方家居,被囚十八日,清兵破关,始得释,又尝寓居杭州。著有

  • 读尔雅日记

    ①一卷。清杨赓元撰。赓元字良孚,江苏吴县人,光绪甲午(1894年)副榜。是编记其读《尔雅》所得。其中订正郭注之误,皆确有依据,非穿凿附会者比,且谓《说文》、《尔雅》异同可以互证,认为不当据《说文》以改

  • 古文孝经述义

    一卷。隋刘炫(约546-约613)撰。清马国翰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隋代经学家。与刘焯同以经学名世,时称“二刘”。著有《尚书述义》、《毛诗述义》、《孝经述义》、《春秋左氏传述义

  • 古书疑义举例

    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菱溪遗草

    一卷。清蒋麟昌(约1718-1744)撰。蒋麟昌字静存,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麟昌工诗。年二十二岁而卒。是集为蒋麟昌诗遗集。系由其父蒋炳所刻。然集

  • 急就章

    见《急就篇》。

  • 尔雅新义

    二十卷。宋陆佃撰。陆佃(1042-1102)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北宋训诂学家。受学于王安石。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曾与王子韶(圣美)校定《说文》。精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