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补
五十卷。清廖元度(生卒年不详)编。廖元度字在隐,长沙(今属湖南)人,诸生。通经史、工诗。历游名山大川,所至倾倒。吴三桂之乱,毁其家,孤居僧寺。晚筑“息机园”。辑《楚风补》、《雪蕉堂》、《息机园》等。此集凡五十卷,成书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三十五年(1696)之间。乾隆十一年(1746),长沙知府吕肃高重为删定、刊刻。集中所收均为与楚地相关的诗文及传说之类。但因本意为夸赞高扬“楚风”,故多附会先贤以为荣耀,而编次冗杂、舛漏甚多。有清乾隆年间刻本。
五十卷。清廖元度(生卒年不详)编。廖元度字在隐,长沙(今属湖南)人,诸生。通经史、工诗。历游名山大川,所至倾倒。吴三桂之乱,毁其家,孤居僧寺。晚筑“息机园”。辑《楚风补》、《雪蕉堂》、《息机园》等。此集凡五十卷,成书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三十五年(1696)之间。乾隆十一年(1746),长沙知府吕肃高重为删定、刊刻。集中所收均为与楚地相关的诗文及传说之类。但因本意为夸赞高扬“楚风”,故多附会先贤以为荣耀,而编次冗杂、舛漏甚多。有清乾隆年间刻本。
八卷。清康阜撰。康阜,字筠储,湖南长沙人。龙潭山在长沙城北。麓山拱其前,如屏障。涝水从西来。左开大荡,曰苑垞,平畴交错,居人种荷最盛。右屈折盘旋绕山前,汇为浒渡,俗称水渡河。沃壤万顷,虹堤亘数十里。山
二十卷。清俞樾著,李天根辑。俞樾生平见“广雅释诂疏证拾遗”。俞氏博览群书,所作札记甚多,《诸子平议》辑十五种之札记,另有数十种散见于《俞楼杂纂》、《曲园杂纂》、《著书余料》、《读书余录》等,李天根氏遂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等职。治经史及音韵学,能散文诗歌,通音律,著有《四书改错》、《西河诗话》、《
四十卷。南唐徐锴(920-974)撰。徐锴字楚金,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弟,世称小徐。生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仕于南唐,官至内史舍人。宋兵下江南,卒于围城中,是年为宋太祖开宝七年。精通文字训诂之
十六卷。清蒋和(生卒年不详)撰。蒋和字仲和,号醉峰,金坛(今属江苏)人。初以太学生充四库书篆隶校对,赐举人,补国子监学正。著作尚有《说文字原表》、《汉碑隶体举要》、《学书杂论》、《学画杂论》等。《说文
不分卷。清黄奭辑。题名为《礼含文嘉》的书历史上有两种:其一是《文献通考》所论及的一部术数书,著者不明。另一部则属《礼纬书》,其文已多遗逸,黄奭则从群书中辑录成编,内容是谈国君文治之事,可分五项:第一、
八卷。清陈澍编。陈澍,字雨夏,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岁贡生。本书汇选唐、宋、元人之词,共二千六百多首。其书由陈澍所手抄,为旧未刊印之本。
四卷。明白云霁(生卒年不详)撰。白云霁,道士,字明之,号在虚子,上元(今属南京市)人。撰有《道藏目录详注》四卷。其书成于天启丙寅年(1626)。书中以《道藏》所收之文题,分门编次。其大纲分三洞四辅共为
二十卷。唐杜甫(712-770)撰。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生于河南巩县。唐初诗人杜审言之孙。年少好学,七岁能诗。开元十八年(7
十五卷。清王戬(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王戬,字孟谷,湖北汉阳(今湖北武汉)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四十七年(1708)副贡生。与同邑李以笃、彭心锦、文师鸿、江颖齐名,时称“汉阳五家”,他博学,工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