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真集校本

清真集校本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郑文焯,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大鹤山人、冷红词客,正黄旗汉军籍,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尝自称山东人,如词集《瘦碧词》自著“高密郑文焯”,词集《比竹余音》自著“北海郑文焯”。出生于世代仕宦之家,青少年时期曾随其父宦游山西和陕西一带,享受富贵公子的生活。大约二十岁前后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的急剧转变。光绪元年(1875)中举,曾任内阁中书。因多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进取,弃官南游,旅居苏州。曾为江苏巡抚之幕宾。入民国,以清朝遗老自居,先后谢绝过清史馆和北京大学之聘,而以行医卖画自给。郑文焯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而以词人称著于世,人称晚清四大词人之一。俞樾评其词曰:“郑小坡孝廉精于词律,深明管弦声数之异同,上以考燕乐之旧谱。姜白石自制曲其字旁所记音拍,皆能以意通之。余尝戏谓君真得不传之秘于遗文者。乃其所为词又何其清丽婉约而情文相生欤?如〔绕佛阁〕、〔寿楼春〕诸调皆不易作,而诵之抑扬顿挫,沨沨移人,岂非深于律而又工于词者乎!”(《〈瘦碧词〉序》)。著有《说文引群说故》、《大鹤山人诗集》、词集《瘦碧词》、《冷红词》、《比竹余音》、《苕雅余集》和词论《词源斠坦》等。其大部分著作曾合刊为《大鹤山人全书》。此书校订宋周邦彦集,次第补遗,全依汲古阁本,词句异文,则择善而从。校语分列各词之后。正文大字,校语则双行小字。附《清真词校后录要》一文。其论宋元本题号之先后,宋元本篇目之多寡,宋元本体例之出入,周邦彦之身世,皆博极群书,考证详核。其间亦有可疑者,如〔瑞龙吟〕云:“前度刘郎重到”。文焯谓“度”字是短拍。然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诸家,均未和此韵,而梦窗又不叶,宫谱久亡。文焯之言,终难信之。相类之处亦有,但均为小疵,不足以掩全书之美。《清真词集》自以文焯所校为佳,即在清代校订词集之中,亦当以此为最精。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猜你喜欢

  • 赭留集

    一卷。明黄文焕(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黄文焕,字维章,福建永福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中由山阳知县,擢翰林院编修。著有《诗经考》等。是集诗文共为一卷,是其与黄道周同下诏狱时所

  • 裴启语林

    见《语林》。

  • 永宁州志

    十六卷,清李重发修,高日华、联丰增修,刘汉镇增纂。李重发,云南鹤庆州人,进士,道光五年(1825)任知州。高日华,号蔚青,云南昆明人,进士,光绪八年(1882)任知州,倡修州志未成,移置柳城,不及一月

  • 史诠

    五卷。明程一枝撰。程一枝,字巢父,休宁人。是编专释《史记》字句,校考诸本,颇有发明。但其中参杂时人评语,似有些俗陋。其体例亦有过于胶固,皆不可据为定论。

  • 养生弗佛二论

    一卷。明魏大成(生卒年不详)撰。魏大成,字时夫,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一卷,专谈养生之道。其《养生论》认为平情为祛病之本,深明医之不足恃。其《弗佛论》则明儒理以辟释。持论较为公正

  • 等韵简明指掌图

    图一卷,论一卷。清张象津撰。象津字汉渡,山东新城人。尚著《白云山房诗集》、《白云山房文集》、《考工释车》、《离骚经章句义疏》等。张氏嘉庆乙亥年(1815年)自序云:“今年诸孙幼稚者,欲使知平仄,其才敏

  • 周易恒解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字止唐。四川双流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人。曾官湖北天门县知县,国子监典簿。后隐居著书。其父于易学很有研究,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实天启圣人以明道化,不仅在数术也”,

  • 易大义补

    一卷。清桂文灿撰。桂文灿字子白,南海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曾官湖北郧县知县。《清史稿·儒林传》有传。清惠栋曾作《易大义》一书,但只有《中庸》二卷、《礼运》一卷有目无书。作者据惠栋注《明堂大

  • 铁华馆丛书

    六种,四十五卷。清蒋凤藻编。蒋凤藻字番生,江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官至福建知府,家富藏书。此丛书所收著作,虽不十分广博,但均据宋刊本之影印本,共六种:周辛鈃《通玄真经》十二卷,周列御寇《

  • 易学筮贞

    四卷。清赵世对撰。赵世对字襄臣,衢州人。该书论《易》为卜筮之书,所以虽经秦火而能流传下来。因为“谓以筮而贞万世之变”才命之曰“筮贞”。该书不载经文,只采用先前儒家议论、分类编辑而成书。第一卷为“缀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