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瑯琊漫钞

瑯琊漫钞

一卷。明文林(1445-1499)撰。文林字宗儒,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成化八年(1472)进士,历太仆寺丞,建言时政十四事,告病归。后复出为温州府知府,卒于官。文林文学该博,精通易数及卜筮之说。此书杂记琐闻逸事,间也考证经、史。共一卷,四十八则,六千余字。书末有文林次子文璧于弘治十三年(1500)作的短跋,跋中称“先公官太仆时,政事之余,楮笔在前,即信手草一二纸,或当时见闻,或考订经史。间令璧录置册中,而一时逸亡多矣。且皆漫言,未尝修改。……自公少时,即有志著述,有《日程故录》甚富,在滁失之。此编盖百分之一耳。……在温一二事,散录诗文稿中,不忍弃去,并抄入之,总四十八则”。由此可见,此书是经文璧抄录整理而成的。作者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五朝,因此对这一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记载颇有可信之处。如记宪宗时“太监阿丑善诙谐”事,通过阿丑的扮演,将宪宗时汪直专权、保国公朱永役兵治私第,以及成化末年刑政废弛、公论无用、公道难行、胡涂者尽为官的情形揭露得淋漓尽致,均与后世史志记载相符。其“吴官童”条,记载了英宗被瓦刺也先北俘后之事,可补史志之不详。“于少保”条,极力为于谦辨冤,颇能尊重史实。其它有如记载成化、弘治年间黄河、淮河水文状况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版本很多,主要有《历代小史》本、《明钞五种》本、《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正德、嘉靖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本、《璅探》本、《说郛·续卷十七》本、《五朝小说·皇明百家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皇明百家小说》本、《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本、《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据《学海类编》本排印)、《纪录汇编》本、《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另有《瑯琊漫钞摘录》一卷,《瑯琊漫钞》不分卷等版本。

猜你喜欢

  • 崇祯五十宰相传

    一卷。清曹溶(1613-1685)撰。曹溶字洁躬,号秋岳,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入清后官至户部侍郎。工诗文,除本书外,尚著有《静惕堂诗集》、《粤游

  • 华礼部集

    八卷。明华叔阳(1540?一1580?)撰。华叔阳,字起龙,江苏无锡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礼部主事。年二十九岁卒。著有《华礼部集》。是集为华叔阳诗文集,凡八卷。体例仿王世贞四部稿式,以诗、

  • 直斋书录解题

    二十二卷,南宋陈振孙撰。陈振孙(约1186-约1262),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湖州安吉(今属浙江)人,一说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著名目录学家。宁宗、理宗之际,历溧水、绍兴、鄞县教授,台州知州,

  • 四书典故核

    不分卷。清凌曙撰。凌曙字晓楼,江苏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是书论礼者居大半,对四书中汉说当从者数十事加以推广,捃摭经传,极其繁博,而意主审慎,不欲多所辨难。是书不及人物、舆地。书中释“菉竹”,据《韩诗》

  • 妙法莲华经统略

    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妙法莲华经统略》是吉藏于开皇十五年(595)投足天台以后所晚出之作。与投足天台之前所作的《妙法莲华经义疏》,《法华去论》在科文释义方面多有不同

  • 竹叶庵文集诗

    二十四卷。《词》九卷。清张埙(约1780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张埙字商言,号瘦铜。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内阁中书。此编聚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凡《南海集》二卷、《西征

  •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一百卷。清宝鋆等奉敕编纂。此书时间起自同治元年,终于同治十三年。目的、方法、体例皆同于两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上凡“历年恭奉上谕廷寄,以及京外臣工之折奏,各国往来之照会,书函等件均予收入。”其中多诸家文

  • 增定史韵

    四卷。附读史小论。一卷,清仲宏道撰。仲宏道,字开一,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此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仲宏道因赵南星的《史韵》前记载年号,著文浮廓,注释寥寥,故删其繁冗,补其缺略,上续以伏羲

  • 河源县志

    十五卷,清陈张翼修,尹报逵纂。陈张翼,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举人,乾隆七年(1742)任知县。县志无古本,明正德间县令郑自修始有传书,厥后仅传钞本数帙。康熙二十六年(1687)县令陶敬重修,成七

  • 经心书院经解

    二卷。清左绍佐(?-1914在世)辑录。绍佐字季云,号笏卿、竹笏生,湖北应山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广东南韶连道、雷琼道。绍佐曾任武昌经心书院掌教,此编即辑录一年课士之作而成。其题目有“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