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经笺

礼经笺

十七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是书《丧服》第十一行王氏笺下,有“代丰学”三字,因此,“笺曰”外往往有“学曰”,大概是其子说。此书前后没有序和跋。本书有时能够恰当地辨驳郑说。认为《士昏》席于北方为奥北,非北鄘下《记》士受皮者为大夫贵臣,非中士下士。《乡饮记》乡朝服而谋,宾为此礼直称乡,非谓乡大夫。《燕礼》左右正为书之左右携仆。《记》之仆人古射人左,非乐人正仆人正。《记》苟敬为苟自急敕,固执臣礼;不肯即位,乃趋就诸卿之班,非且假之义。《大射》遂比三耦为大夫时未降,非在门右,司射先反位为上言公卿适次继三耦。又言适次命三耦三耦不在次外,非未有次外位。以上所说非常适合经旨,匡正郑误。也有辩驳郑说而不恰当之处。《士冠》玄端玄裳节,本书认为玄端去裳是玄端服之正义,其黄裳杂裳是缘类许可之辞。郑认为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当然不正确。今天认为玄裳当士,黄裳大夫之子,杂裳世子,尤其不伦。《士相见》以君命使节,当以则不称寡大夫为句,士当作使,郑于则不称寡绝句,当然不正确。今引《玉藻》为证,则士上必添“公”字,士下必添“摈”字乃明。且同一奉使,而寡大夫寡君之老,上下分属,更难据信。《乡饮记》缩霤,用古文缩为蹙例之,大概认为近于霤。郑云缩纵也。霤以东西为纵,当然不正确。今以缩为指县而言,则经义初不及乐县。《乡射记》大夫画以虎豹,士画以鹿豕。大概认为大夫或虎或豹,士或鹿或豕,郑云臣画二,当然不对,今谓王国侯国大夫士异等,也是曲说。《丧服》传妾不得体君,为其子得遂,又日得为其父母遂。此恐人疑妾不得体君,有尊厌之嫌,特言妾虽不得体君,而于其父母及其子自得遂,以明妾于其旁亲有不服也。郑以女君比例,反疑传误,当然不对。今一则曰妾服同君,故言不得体,以降为体,一则曰姜贱不敢服父母,父母也不服人妾以别嫌,更属支离。《特牲》主人更爵酌醋,古文“更”写作“受”,这里应当依从古文写作“受”。酌醋别为一事,凡致爵必受爵,其酌醋不受爵,因而,经往往言受爵以别醋。郑云主人更爵自酢,当然不对。今以古文为正确,认为更爵不待言,足以订正郑说。但不知酌醋与受爵是二件事。下文致主人主妇更爵,更应当根据古文写作“受”。此类知一不知二,所见未融。此书对郑说辩驳也有失误之处。《燕礼》当东霤。郑云亦南北,以堂深。本书认为殿屋四向流水,所谓四阿,乃谓霤出檐以覆阶,无所谓南北东西,则经何以云东霤。媵觚于公,郑认为觚为觯之误。本书根据酬礼皆用觯定之,凡经中觚觯字常常互误。郑参校古今文,逐一订正,极其精审。乃引梓人献以爵而酬以觚相难,则彼文觚字也应当为觯。郑彼注及异义驳,讲得极其清楚,不应该熟视无睹。又引《论语》“觚不觚”,而认为觚如觯,郑不知而反谓之误。则觯或作觝,角旁氏瓜相乱,与觚不觚无涉。《聘礼》展夫人之聘享节。郑云上介不视。大概认为亦如之者,亦如上拭圭执圭试璧展璧舍币诸仪,不关上介视之在内。乃谓既毕展,贾人告毕,乃展群币,则上介既视,就不必贾人再告而转告于宾。黍清。郑云白酒也。凡酒,皆有清白,以黍间清白者互相备。本书认为即士虞之酒。所谓以新水酿此酒者,也即内则清白之白。所谓事酒昔酒者,此之清,即彼之清白,乃以为即醴,则与诸文无一可通。《记》十六斗曰。郑云今文为逾。此逾即俞之假借字,乃谓《论语》写作庾,则庾为二斗四升,其正字应当写作斞。《观礼》古肉袒。郑云刑宜施于右。此大概扼重右字。诸侯述职待罪,观享毕,乃右肉袒以告听事。下云,伯父无事。两事字相应,乃谓肉袒者射容,则射礼皆左袒,何眯眯乃尔。《丧服》公士大夫之众臣。郑云士卿士也。此据下传公卿大夫为义,以卿释士,乃认为卿不能称士,公士在官为属吏,并非私臣,则《诗》、《书》多言卿士,况且属吏不能列在大夫之上。传一溢米。郑云二十四两为溢,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此以古量极小,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相当于今天二合稍赢,乃讥其不思之甚,认为溢即,则一视二合所少几何。《士虞切》设于西北隅。郑云所以为厌饫。大概即阳厌,乃认为误。认为隅设与绎为对文,绎以广神惠于人,设以广神惠于鬼,则未闻古有此礼。此类未足凭信,断宜从郑。至于以士冠之阈为霤水沟上所盖木右,素积为今绉,袗玄为特制之吉服。《昏礼》当阿为当隈,束帛为昏所用帛,别制二丈为两缨,为今云肩。《士相见》遍尝为遍当从呫,每尝一点,所谓点心。《乡饮》三揖为入门揖,相背揖,至阶揖,疑立为有待未定。酢主人,酢作醋,认为醋应当为作。起而进酒,诸公为方伯三监。公之遵者即前贡士老患者,若今重宴鹿鸣。《乡服》为蜡宾之服。《乡射记》纁襦为襦通繻。裂帛以缠臂配遂。《燕礼》象觚为象者君服器之名,若后世言御用。《大礼》参七十干五十为参三也,干入一也,即二。《聘礼》束锦为锦之本字,金缕交丝织之,竹簠为必加竹者,时簠簋已用陶器。不腆为不敢为主。西夹为卿大夫室制唯一夹,诸侯乃有两夹。中堂与东楹之间为四楹之堂。馔于东方,亦如之。西北上,以西字绝句。认为嫌二夹同时并陈,故曰之酉。《记》绚组为绚非古字。筮一尸为祫祭于太祖,祭四亲。《公食》宰南上为长属自为一班。《观礼》啬夫为若管人司官,四享为方国二享外,二伯又自致享。《丧服》传必有归宗,以归字绝句。缌为今纱字。《士丧》髻为死括发,异于丧括,故别制字。《既文》制币为特制五合短币。《记》浅幦之浅为虎。《士虞》坠祭,坠或作羞为羞当为差,今搓字。《记》显相为显考之妻。适尔为适近。《特牲》不诹日之诹为取。《记》棜禁为棜祭尊下兀。置器也一棜二壶,禁为堂下两尊各一禁,兀两壶。任臆妄说,犹是《周官笺》之故智。闿运以词章负盛名,恐疑误后学,始著于录,为分别论之如石。此书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东洲讲舍刊本。

猜你喜欢

  • 论语参注

    二十卷。清崔暕撰。崔暕字晦贞,长沙人。是编备载朱子之集注,以相发明,复附以己见,以折衷讹异,其例先列朱注原文,自说则以“参注”二字别之,其中瑕瑜互见。所作参注大都意在救时,一以正人心为主。该书有光绪十

  • 穀梁注

    一卷。晋刘兆(详见《公羊注》)撰,清龙璋辑。据《晋书·儒林传》称,刘兆鉴于《春秋》一经而三家殊途,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仇敌,于是“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作《春秋调人》七万余言,又作《春秋左氏全综》

  • 小琅嬛丛记

    二种二卷。清阮福撰。阮福字小芸,江苏仪征人,阮元之子,曾任甘平凉府知府、湖北宜昌府知府。是书二种为《文笔考》、《滇南古金石录》。前者乃阮元官任广东时,以“文笔”策问学海堂诸生,而命阮福先对答,阮福考据

  • 敦行录

    二卷。清张鹏翮(1649-1725)撰。张鹏翮字运青,号宽宇,又号信阳子,四川遂宁人,祖籍湖北麻城。1670年中进士,1680年授苏州知府,1688年清廷派以索额图为首的使团前往色楞格与俄国使团商谈边

  • 左传文苑

    八卷。明钟惺(1574-1624)撰。惺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行人,官至福建提学佥事。晚逃于禅。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古诗归》、《唐诗归》,当时称为竟陵体。

  • 本事方

    见《类证普济本事方》。

  • 拟诗外传

    一卷。明黄省曾(详见《西洋朝贡典录》条)撰。此书杂论治乱之理,共一卷、三十条。每条引诗二句为证,完全模仿韩婴《诗外传》的体例,因此取名《拟诗外传》。书中皆为感时发议之语。此书有《百陵学山》本、《学海类

  • 四书衬

    不分卷。清骆培撰。培字坦轩,浙江吴兴(今浙江吴兴)人。是书首有邓钟岳、彭启丰、姚三辰、徐以升序。又有其子骆云仪附言及培自序。自序言“书有正义,有神气。正义在有字句处,神气在无字句处,神气得而正义自见。

  • 耻不逮斋文集

    三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清熊纯叔(1836-1879)撰。熊纯叔名其英,以字行,江苏青浦人,以岁贡生选为训导。纯叔卓荦慷慨,闻中州赤地千里,遂与友人集资往赈,卒于河南卫辉赈务局。著述尚有《松

  • 补疑年录

    四卷。清钱椒(生卒年不详)撰。椒字颂春,浙江平湖人。该书补钱大昕《疑年录》,共得四百余人。考据精严,不在钱氏之下。现有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