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肇庆府志

肇庆府志

①三十二卷,清史树骏修,区简臣纂。史树骏,号庸庵,江南武进(今江苏武进)人,进士,康熙八年(1669)任知府。区简臣,广东高明人,进士。府志始创于明正统五年(1440),其后至崇祯六年(1633)陆鉴等续纂之。明代郡志,入清后已荡然无存。史树骏上任后,网罗搜集旧志,康熙十年(1671)仲冬,乃得陆太鏊刻本。取而阅之,未成书,喜为标目,有传有表,有纪有志,议论虽多,考核未尽,事多舛互,编次失伦,所收艺文,半于卷帙,未免滥觞之泛,于是咨之故考,考之令甲,考证舛误,补编为三十二卷,历五月而书成,文减于前,事增于昔。《肇庆府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三十二卷,十九门,分为:卷一图像,卷二沿革,卷三星野,卷四至卷五舆地,卷六建置,卷七至卷八秩官,卷九至卷十二赋役,卷十三学校,卷十四选举,卷十五兵防,卷十六水利附灾祥,卷十七祀典,卷十八至卷十九名宦,卷二十人物,卷二十一岁时附风俗,卷二十二物产,卷二十三仙释,卷二十四杂志,卷二十五至三十二艺文。此志不足之处为艺文门,采录诗文多达八卷,未能删汰繁芜。该志尚有康熙五十八年(1719)增刻本流行于世。② 二十二卷首一卷,清屠英修,江藩、胡森、黄培芳纂。屠英,直隶和州(今安徽和县)人,进士,道光二十年(1840)任肇庆知府。江藩见《广东通志》。道光三年(1823),知府夏修恕聘江藩、胡森等人纂辑府志,适逢《广东通志》初成,各县志多重修,为修府志提供参考,但未成离任。九年(1829)知府珠尔杭阿聘黄培芳等人,设局续修,继前任未竟之志,历八月修成,十年(1830)脱稿。十一年(1831)屠英接任,志雕板未竣,又作补充。凡建置、职官、选举、节考有应增者,一一补辑,因正本久已缮定,自道光十年冬起至十三年春止,增入者另载续篇附列各门之末。此书从纂辑到刊刻成书,达十年之久。《肇庆府志》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此志以旧志为底本,补缺订讹,增所未备。凡所采辑,悉注出处,仿阮元《广东通志》。赋税盐法,今昔不同,以近年司册为准,仍条列旧志,以备稽考,职官选举,俱仿史例立表,傍行斜上,以便观览。沿革附表,艺文专载书目,分经史子集。其它诗文,有关地志者,甄附各门,亦不滥登。金石足资考证,可订史册之误。水利篇载述特详。全志简而赅,详有法,踵事增修,润色鸿业,为善本。该志尚有光绪二年(1876)刻本。

猜你喜欢

  • 衡岳游记

    一卷。清黄周星撰。黄周星,字九烟,江苏上元人(今南京)明崇祯进士,官户部士事。其少年由湘潭周氏抚育,后疏请归宗,复姓黄周。明复灭后龟迹江湖以终。著有《百家姓新笺》、《复姓纪事》、《瘦词》、《将就国记》

  • 七十二候诗

    一卷。明顾德基(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顾德基,字用晦,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亦待考。此集以七月七十二候各为七言律诗一首。四库著编者称,其词旨凡鄙,殆不足观。以古人从无此题,姑存以备一体。有浙

  • 翰村诗稿

    六卷。清仲昰保(?-1743)撰。仲是保字羹梅,号翰村,常熟(今浙江常熟)人,生年不详。仲昰保好诗,初学冯武(冯班侄),故其诗格律色泽皆冯氏法。康熙六十年(1721)北至益都,从赵执信,受学,故其诗运

  • 虞氏易象考证

    二卷。清纪磊撰。三国易学家虞翻曾依经立注,以阴阳消息、六爻、发挥、旁通、升降、上下为宗,创虞氏逸象。后人多有搜集和订正者。清代惠栋所著《易汉学》辑虞氏逸象三百三十一事,张惠言所著《周易虞氏义》辑四百五

  • 太平编类

    见《太平御览》。

  • 孟邻堂文抄

    十六卷。清杨椿(约1675-1753)撰。杨椿字农先,江苏武进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擢侍讲学士。乾隆间偕修《明鉴纲目》。生平著述颇富,皆散佚不传。其遗文十六卷,子孙两代均欲付梓,未果。《孟邻堂文

  • 东苑文钞

    二卷,《东苑诗钞》一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毛先舒为清代文学家。生平详见《思古堂集》辞目。《东苑文钞》凡二卷、《东苑诗钞》一卷为毛先舒晚年亲订的《思古堂十四种书》中的二种。《文钞》二卷,

  • 道山清话

    一卷。撰者不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不知何人。跋语称:大父国史在馆阁久,多识前辈,著《馆秘录》、《曝书记》,与此而三。兵火散失,近得此书于曾仲存家。末题朝奉大夫暐,亦不著姓。”《宋史艺文志》子

  • 苏氏演义

    二卷。唐苏鹗(生卒年不详)撰。鹗字德祥,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光启年间登进士第。著有《杜阳杂编》三卷,所记多为边地民情、奇珍异宝、海外秘闻等。《苏氏演义》是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原十卷,今本止

  • 儿易内仪以

    六卷。《儿易外仪》十五卷。明倪元璐(1593-1644)撰。元璐字玉汝,号鸿宝,上虞(今浙江绍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户部尚书兼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明亡后殉难。后来,清顺治帝赐谥为“文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