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音

诗音

十五卷。清高澍然(生卒年不详)撰。澍然字雨农,福建光泽(今福建光泽)人。嘉庆七年(1802)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好古文辞。著有《春秋释经》十二卷、《论语私记》二卷、《诗音》十五卷。是书分平上去十卷、入声四卷,以《广韵》之先后排列顺序。入声依南音编次,且与北音互相发明。其中两收三收四收之字,为古今音并存者。其新增入之字,亦用广韵韵部。入声中之新增入之字,因韵部不同而音未改,故别为增入字。其收字之序,以《诗经》中之字之先后为序。澍然于是书用心较细,故多有可匡段玉裁《六书音韵表》之误者。然亦难免有失。有嘉庆十七年(1812)刊本。

猜你喜欢

  • 诗经副墨

    八卷。明陈祖纂。祖字伯玉,武进(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崇祯甲戌(1634)进士,官兵部主事。是书前列读书二十四观,次为通考,次为总论。每篇之前,皆并列《集传》、“小序”之文,而以《集传》居“小序

  • 辽文萃

    七卷。清王仁俊(1866-1913)辑。王仁俊,字捍郑。江苏吴县人。他是俞樾弟子,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曾于上海创办实业报馆,后往依张之洞,任存古学堂教务长。至京师,任学部图书局付局长兼大学堂教

  • 妙法莲华经疏

    一卷。宋代竺道生(355-434)撰。道生,一般称为生公。本姓魏,钜鹿(今河北省钜鹿县)人,寓居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自幼颖悟聪慧,依竺法汰出家为僧,随师姓竺。是我国晋宋间的义学高僧。他有过目能诵之

  • 切字释疑

    一卷。清方中履撰。方中履字素伯,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以智之子,中通之弟。幼从父游于方外,晚年筑“稻花斋”于湖上,专心著述,所著《古今释疑》十八卷,入《四库全书提要·子部杂家存目》。案《古今释疑

  • 张邦昌事略

    一卷。旧题宋王称撰。《四库提要》云:“核其文,即《东都事略》僭伪传也,摘其一卷,别立名目,又改王偁为王称”。北宋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兵陷汴京,册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金兵北归后垮台,张邦昌后

  • 周易旁注图说

    二卷。明朱升(1229-1370)撰。升字允升,安徽休宁人。元至正四年(1345)举于乡,授池州路学正,大江南北从学者甚众,号“枫林先生”。朱元璋下徽州,召升问计。后从军,拜侍讲学士。洪武中官至翰林学

  • 阳明要书

    八卷。附录五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平详见《阳明全集》(辞目)。是编为明崇祯八年(1635)叶绍容所编选,凡八卷。系按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 莲峰志

    五卷。明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晚居衡阳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崇祯举人。明亡隐居读书。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占衡阳时,投入抗清斗争,次年参加桂王政权。

  • 胡氏禹贡图考正

    一卷。清陈宗谊撰。陈宗谊字孝宫,广东番禺人,五品卿衔,陈澧之子。本书刊行时附于其父陈澧《东塾丛书·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之后,所以王先谦刻《皇清经解续编》时,误题此书为陈澧所作。本书虽名为“考正”,但对

  • 诗经新义

    二十卷(已佚)。王安石(1021- 1086)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庆历进士,仁宗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