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十卷。吴兢(669-749)撰。吴兢,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著名历史学家。武则天晚年,为直史馆、修国史,参预修撰《唐书》。自武则天退位至玄宗亲政,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朝政动荡之中,吴兢由左(右)补阙转迁起居郎,始终未离史任。开元四年(716)底,同刘知几重新修定《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共五十五卷,受到褒奖,授以著作郎,兼修文馆学士。明年,迁卫尉少卿。在姚崇、宋璟“欲复贞观之政”的政治气氛下,吴兢开始着手“贞观故事”的编录。八年(720),源乾曜、张嘉贞为相,为“缅怀故实”,“命”吴兢对“太宗时政化”“备加甄录”。吴兢“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旨要,举其宏纲”(《贞观政要》序),正式编录。九年(721),张说入相兼修国史。吴兢与张说在志趣、人品等方面多不相容,张说便趁吴兢父丧之机解除其史职。吴兢在父丧期间虽然编成该书,却又无法进献玄宗。丧终,起复为太子左庶子,只能“私撰”国史。到开元十七年(729)六七月,源乾曜罢相,张嘉贞去世,监修国史由新任中书令的萧嵩接替,吴兢写了《上贞观政要表》,连同早已编定的十卷书一并进呈,希望玄宗“克遵太宗之故事”,并表示“陛下尚不修祖业,微臣亦耻之”。然此时玄宗已“骄心浸生,德消政易”,对其书不加理睬,对其人则以“书事不当,贬为荆州司马”。吴兢在外任辗转数州,历时十余年,天宝初,入为恒王傅。其终生所修史籍,唐史八十余卷,《唐春秋》三十卷,又别撰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流传至今者,唯有《贞观政要》十卷和《全唐文》所收14篇表疏。《贞观政要》十卷,分四十类编录太宗君臣的问对以及大臣们的谏诤、奏议等。第一卷分君道、政体两类,总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和“自古理政得失”的经验教训。第二卷分任贤、求谏、纳谏三类,专论任贤政治和君臣“共相切磋,以成治道”。第三卷分君臣鉴戒、择官、封建三类,着重君臣关系(包括宗室、勋旧),强调“上下同心,不相猜疑”。第四卷分太子诸王定分、尊敬师傅、教戒太子诸王、规谏太子四类,专论教育帝王子孙的问题。第五卷分仁义、忠义、孝友、公平、诚信五类,“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第六卷分俭约、谦让、仁恻、慎所好、慎言语、杜谗邪、悔过、奢纵、贪鄙等九类,旨在“克己励精”。第七卷分崇儒学、文史、礼乐三类,展示文教的重要作用。第八卷分务农、刑法、赦令、贡赋、辩兴亡等五类,分论几个与治乱兴亡密切相关的具体方面的基本政策。第九卷分征伐、安边两类,专论对外关系和用兵利害。第十卷分行幸、畋猎、灾祥、慎终四类,大都围绕“居安思危,慎终如始”展开。吴兢撰录该书,“义在惩劝”,对于书中事的年代等注意不够,加之宋代以后辗转传抄,书中讹误较多。元代学者戈直,参考诸书,相互校订,并采辑了唐宋二十二家的评论,世称“戈本”,刊于至顺四年(1333),通行海内外。在此基础上,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校点本。此外,北京图书馆藏有最古版本,朝鲜、日本尚有多种刻本和古写本。

猜你喜欢

  • 越中先贤祠目

    一卷。清李慈铭(见《汉书札记》)撰。该书记汉代至清代浙江地方名士贤达凡二百二十二人。首写先贤祠之缘起,次定崇祀先贤之例,意在严格选择界限。此书为慈铭撰写并刊行。现有光绪十一年(1885年)刊本。

  • 算学

    八卷。续一卷。清江永(1681-1763)撰。是书对梅文鼎《历算全书》所论古代历术及算学诸多问题或阐释补充或订正误失。前四卷有“历学补论”、“岁实消长”、“恒气注历”、“冬至权度”,是就历术有关题目申

  • 古文尚书冤词

    八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今文《尚书》二十九篇,由伏生所传;古文《尚书》四十五篇,得于孔子故宅壁中。西晋永嘉之乱(311年)后,今、古文《尚书》相继失传。东晋初年,豫

  • 绿晓斋遗诗

    一卷。明卜舜年(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舜年,字孟硕,江苏吴江人,生卒年均不详。该编前后无序跋,卷后附载有卜氏寿诗及陈时化、陆万言、陈继儒、乐元声、何三畏等人的赠诗,最后以其父节悯先生(卜梦熊)行

  • 官场现形记

    晚清李宝嘉(1867-1906)撰。李宝嘉字伯元,又名宝凯,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市)人。他年轻时擅长八股诗赋、工书画篆刻,曾学过英文,并考中秀才。早年在上海

  • 老子点勘

    三卷。清吴汝纶(详见《尚书故》)撰。古来研究《老子》的学者,或训诂释字,或注经解词,各有侧重;各家注本或依河上公本,或依王弼注本,或依其它注本,所依版本各不相同。吴汝纶撰《老子点勘》,大体依河上公注本

  • 学海堂经解缩本编目

    十六卷。清凌忠照、张绍铭编。二位编者生卒年、号和生平事迹皆不详。此书与敬修堂编目、蔡启盛检目又有不同。其以十三经为序,每经为一卷,唯《春秋》一卷,加列三传。《大戴礼记》一卷,列《礼记》之前。至于单词只

  • 东山谈苑

    八卷。清初余怀(详见《板桥杂记》)撰。笔记小说。卷一正文前自撰小序云:“乱离之后,闭门深思,遇古人佳言懿行随笔辄记。”遂成该书。书名为《东山谈苑》,是以其家乡蒲田城中有乌石山,因以山为题。书中所记都是

  • 思理学揭要

    一卷。英国卜道成编译,中国周云路笔述。此书共分引论、论名、论表句及直接推论、论推论式及间接推论、论归纳推测法、论科学法、论谬误七章,章下分段,段下分节,各附原文于下。卷末有中西名目表,以资对照。卷首有

  • 玉磬山房诗

    六卷。清刘大观(约1794前后在世)撰。刘大观字正孚,号松岚。山东章丘县人,生卒年未详。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官至山东河东道,署布政使。此书以编年为次,凡古今体诗五百余首。始乾隆五十四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