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辨释名

辨释名

一卷。三国吴韦昭撰。韦昭(204-273)字弘嗣。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韦曜。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县)人。初以丞相除西安令,归为尚书郎,迁太子中庶子。孙皓即位,封高陵亭侯,累迁中书仆射,领左国史。后因触犯孙皓被杀。少好学,善属文。作《论语注》、《汉书音义》等多种,多不传,唯《国语注》二十一卷传世。韦氏《辨释名》为是正增补《释名》之作。其书已佚,见于唐宋人所引,仅有二十五条,毕沅辑录之附于《释名补遗》。毕氏附记曰:“检阅群书辄见有引《释名》而今《释名》阙者,辑录以为《补遗》,附于卷末。因取韦昭所补之《官职训》及《辨释名》并附录焉。惟是《官职训》及《辨释名》据昭自言各一卷,则捊然成帙,今虽亡失,其引见唐宋人书者,当不止于是,而予之所见仅此而已。党博雅君子别有采获以补予之不逮,则幸甚幸甚。”其中一条为“车古皆音尺奢反,后汉以来始有居音”,以辨《释名》“车古者曰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车舍也。行者所处若居舍也。”此外二十四条皆为释爵位之文,如“三公,公犹取正直无私也,故公字从八厶”;“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昭帝时,霍光为大将军,犹在丞相下;汉时大将军贵戚为之,或录尚书事。”韦昭尚著《官职训》一卷。《三国志·韦曜传》曰:“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然物类众多,难得详究,故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乖误。因自忘至微,又作《官职训》及《辨释名》各一卷。”《官职训》已逸,毕沅据《太平御览》、《初学记》所引辑三条,附在《释名补遗》内。斯三条为“臣,慎也,慎于其事以奉上也。”“古者称师曰先生。”“友,有也,相保有也。”《释名补遗》附于《释名疏证补》。任大椿、龙璋等亦并有辑本。

猜你喜欢

  • 敦煌写本论语卷首

    一卷。魏何晏(190-249)撰。晏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魏著名玄学大师。官至尚书。著作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等。魏正始中,晏与孙邕、郑冲、曹义、荀等共集《论语》诸家训注,名为

  • 诸真玄奥集成

    九卷。明朱载(生平事迹均不详)编。宋元之间以倡仙佛同源而著名者,有石泰、薛氏、陈楠、葛长庚等。究其源,皆出于张伯端、萧廷之、赵友钦。其所言皆《悟真篇》之旨。朱载编此书,也提倡仙佛同源之说。此书又作《诸

  • 平津馆读碑记

    八卷。续一卷。清洪颐煊撰。洪颐煊(1765-1833),字旌贤,号筠轩,浙江临海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广东新兴县知县。平津馆是孙星衍任山东督粮道时的书斋名,洪系孙氏门人,客其幕中,因得以尽阅

  • 汉书音义

    三卷。隋萧该撰。清朝臧镛堂辑。萧该,兰陵人,梁时鄱阳王萧恢的孙子,少年封侯,后来梁荆州失陷,到长安,拜国子博士。《隋书·儒林传》有记载。臧镛堂又名臧庸,字在东,号西成,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六年卒,享年四

  • 安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杨英灿纂修。杨英灿,曾任安县知县。安县志始修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县令张仲芳,分十六目,以四门统之。除建置外,另以庶富教为三门。嘉庆十七年(1812)四川修通志,檄徵邑乘,杨英灿因

  • 梓潼县志

    ①二卷,清朱廉纂修。朱廉,云南石屏州人,举人,曾任梓潼县知县。梓潼县有志始于康熙县令姚还朴,然当时为稿本,后数年至县令左印俨始刊行。朱廉任县令后,仅得残本数十页,因重事采访搜集,勉成兹编。《梓潼县志》

  • 禹贡今释

    二卷。清芮曰松撰。芮曰松字次乔,安徽当涂人,生卒年不详,为清代后期学者。康熙年间,内阁学士蒋廷锡作《尚书地理今释》,其所释,为当时之地理。以后的地理沿革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康熙时期,雍、梁二州的山川多

  • 皇侃论语义疏参订

    十卷。清吴骞(1733-1813)撰。骞字兔床,号槎客,浙江海宁人。诸生。皇侃《论语义疏》乾隆间由日本传入中土。浙江布政使王亶望首先刊行。鲍氏知其不足又刊之。不久又由日本传入《孟子七经考异补遗》一书,

  • 高宗肜日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鸣,祖已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已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

  • 柏庭琐言

    不分卷。清张在辛(生卒年不详)撰,在辛字柏庭。本书分篆印心法、隶法琐言,写照琐言、撰杖琐言、解画琐言,烬余志略,修觞琐言、画石琐言,夕阳回光十部分,版本有清乾隆十三年(1748)单行本,《清史稿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