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阿育王传

阿育王传

七卷。西晋三藏法师安法钦(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译。阿育王是二千多年前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一位著名的君主,他能征贯战,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阿育”是梵语(A’soka),唐代译音为阿输迦,又音译为阿育,A’,Soka是无忧,故汉语亦意为“无忧王”。阿育王在征服羯陵加(今印度的奥里萨邦)时,摧毁了无数城寨,焚烧了大批居民,掠夺了大量财富。据载俘虏了15万人,屠杀了10万人后深感自责,转而弘扬佛教,他宣布在国内尊重一切教派,亲自主持召开佛教史上的第三次“结集”,在“结集”上带头讲经说法,与僧众会诵佛经,使古佛经最后定型。“结集”后,阿育王派遣包括他子女在内的大批僧人到印度各地以及斯里兰卡、缅甸等邻国,甚至远达叙利亚、埃及、希腊等地传教,为使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因此不但博得了“佛教的亲戚”之美称,也使传世诸经多以他的名字命名。《阿育王传》一书,共分有十二分,即:本施土缘,阿育王本缘传、阿恕伽王弟本缘、驹那维本缘、半庵罗果因缘、优波槃多因缘、优波诤多因缘之余、摩诃迦叶涅槃因缘、摩田提因缘、商那和修因缘、优波槃多因缘、阿育王现报因缘。本施土缘中,记载阿育王的前生及为轮王皈依佛法正信。自阿育王本缘传至半庵罗果因缘,记载阿育王礼塔,王弟宿大哆皈依佛教诸事。优波槃多因缘以下较详细记载佛祖灭度后传付法藏,以及优波槃多传布正信事。在阿育王现报因缘中,记载阿育王供养佛所得种种现报。全书在篇幅上所记阿育王和优波槃多各占一半,大都是记叙阿育王皈依佛教的经过,以启迪后人。阿育王故事有南传北传之别,此传与僧伽婆罗所译《阿育王经》,昙摩难提所译的《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同属北传佛教系统。《阿育王传》是研究阿育王传说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后来禅宗祖师传承脉系的参考文献。现见载版本有大正藏本。

猜你喜欢

  • 煮泉小品

    一卷。明田艺蘅(详见《大明同文集》)撰。是书主要记载煮茶的各种水品。书中将水品分为十类:一源泉、二石流、三清寒、四甘香、五宜茶、六灵水、七异泉、八江水、九井水、十绪谈。书中内容多半前人已经谈及,不出《

  • 奕载堂古玉图录

    一卷。清瞿中溶编撰。瞿中溶,字木夫,江苏嘉定人。此书原稿藏于丁氏“八千卷楼”,徐乃昌录副后,由瑞安陈准刻印出版。书虽称图录,而实际上只有一部分图谱,而多为考释。书中著录古玉五十器,上起周秦,下及隋唐。

  • 韩诗翼要

    一卷。汉代侯苞撰,清代王谟辑。据《隋志》载,《韩诗翼要》有十卷,汉侯苞撰。《唐志》所载与此相同,只未著撰者姓名。今本《隋志》误作侯芭,即载酒问字的杨雄弟子。但《汉书》未见此书记载,出处也无从考证。《困

  • 分类诚斋文脍后集

    十二卷。宋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生平详见《诚斋易传》辞目。是集为杨万里文集。分为三十二类。将《诚斋易传》、《千虑策》中之语摘录为标题,各加批点,刊行于世。据集中注可见此集并非完书。虽刊

  • 禹贡郑注略例

    一卷。清何秋涛(1824-1862年)撰。何秋涛字愿船,福建光泽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刑部主事。何秋涛曾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其主要著作有《朔方备乘》、《王会篇笺释》、《校正元圣武亲征录》、

  • 修真捷径

    九卷。元余觉华(生卒年不详)撰。余觉华,字荣甫,建安(今属福建省)人。撰有《修真捷径》九卷。此书约成于元至元中。书中所辑录之文,多为服气炼神的歌诀等。《四库提要》称其“论皆笃实,大旨阐发谷神不死之说者

  • 永泰县志

    十二卷,民国金章修,王绍沂等纂。金章,民国时任永泰县知县。邑志首修于明万历,再修于清乾隆。金章任县令后,于民国六年(1917)五月设局修志,中虽经变故,但一直坚持不懈,于民国九年(1920)一月完成此

  • 读画录

    四卷。清周亮工撰。其生平履历详见《闽小纪》。周亮工喜读书、善属文、精鉴赏、嗜书画,家有“赖古堂”,收藏唐宋诸书画家手迹;工于古文诗词,宗仰杜甫,且擅长八分、隶等书体,包世臣曾称赞其草书可达“能品下”;

  • 济生拔粹

    见《济生拔粹方》。

  • 春秋内传古注辑存

    三卷。清严蔚(详见《诗考异补》)撰。蔚字豹人,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笃于信古,辑有鲁、齐、韩三家《诗》,对《左传》用功尤深。此书采录《经典释文》、《五经正义》、《史记》《汉书》《三国志》旧注、唐人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