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
【源】 ①春秋时卫嗣君复之后,见《风俗通》(1,9,12,15,17)。②宋初以庙讳改胤氏为嗣氏(17,60)。【望】 汲郡(418)。【布】 北京有此姓(9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风俗通》云: “卫嗣君之后。”嗣君,将继承君位者。此当系出姬姓。②又注: “宋之胤氏,避讳改为嗣。”宋太祖名匡胤,避其名讳,胤氏改姓嗣氏。
汉氏有嗣居仁、嗣光审。
【源】 ①春秋时卫嗣君复之后,见《风俗通》(1,9,12,15,17)。②宋初以庙讳改胤氏为嗣氏(17,60)。【望】 汲郡(418)。【布】 北京有此姓(9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风俗通》云: “卫嗣君之后。”嗣君,将继承君位者。此当系出姬姓。②又注: “宋之胤氏,避讳改为嗣。”宋太祖名匡胤,避其名讳,胤氏改姓嗣氏。
汉氏有嗣居仁、嗣光审。
读音:Tuōhuòluó锡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收载。后或改为单姓“托”,盖取“托霍罗”之首音,谐以汉字“托” 而得; 或改为单姓“罗”,则取“托霍罗”之末音而为。
读音:Ē【源】 与妸同(62)。见《康熙字典》(62,80),及《新编千家姓》(73)。《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其注云: “极罕见姓。亦作妸,为妸荷所改。”不知其出所
读音:Sà’túlū【综】 清正白旗满洲闲散赫森泰之妻为萨图噜氏(260)。
读音:Zhákè【源】 见《平陆县志》(298)。
读音:Púlú《姓氏词典》引《姓觿》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fǔ xī【源】 春秋时晋厉公大夫甫奚叔施之后,见《姓氏英贤传》(6,60)。【人】 甫奚置,春秋时晋龙骧将军(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姓氏英贤传》 云: “晋
读音:Wūlǎnghǎěrjímén《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清嘉庆时甘州提督百祥,姓此氏。”未详其他。
读音:Hèlè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马边有分布。此姓系马边县公安局提供。或改从单字姓“韦”,未详其他。
读音:Zhūxiāng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姓解》注云: “古天子朱襄氏之后。”或称: “相传朱襄,伏羲命为飞龙氏,造书契。”
读音:Gōngjiān【源】 春秋时鲁国公族有此姓,见《路史》(17,60)。一说,鲁僖公之子共叔坚之后(60,62)。【变】 亦作公坚氏(17,60)。【布】 大陆有此姓(91)。【人】 公肩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