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
【源】系自姒姓,东越王徭,为越王勾践之后,其后以徭为氏,见《风俗通》(1,7,11,15,17)。汉建元时封越王勾践之裔余善为东越王、与闽越之裔繇王丑并处,地处今浙江东南、福建东北地区,后叛汉失败,部分族人迫迁于江淮地区。【变】 亦作傜(17,80)、摇(60,62)。【望】 东越(17,418)。【人】 徭伟,汉时更始将军,镇淮阳(1,15)。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 云: “东越王徭,勾践之后。其后以徭为姓。亦作 ‘摇’。”此当以名为氏,系出姒姓。
【源】系自姒姓,东越王徭,为越王勾践之后,其后以徭为氏,见《风俗通》(1,7,11,15,17)。汉建元时封越王勾践之裔余善为东越王、与闽越之裔繇王丑并处,地处今浙江东南、福建东北地区,后叛汉失败,部分族人迫迁于江淮地区。【变】 亦作傜(17,80)、摇(60,62)。【望】 东越(17,418)。【人】 徭伟,汉时更始将军,镇淮阳(1,15)。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 云: “东越王徭,勾践之后。其后以徭为姓。亦作 ‘摇’。”此当以名为氏,系出姒姓。
读音:Chēkū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乃鲜卑族姓氏。《姓氏考略》有载,其注“车焜” 曰: “《魏书·官氏志》:‘献帝以疏属车焜氏改为车氏。’ 一作 ‘车裩’;《通鉴》 作 ‘车惃’。”
读音:Dábó【源】 代北姓(60)。即达步,亦即达薄干之省译,为高车人之姓(70)。【变】 后改为褒氏,又有改为裒氏(6,7,17,27,60)。古时褒、裒相通(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续通志
读音:Qū屈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芈姓。春秋时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故城在今湖北秭归东五里),后人以邑为姓氏。二是改姓。北魏时改屈突氏为屈姓。另外,满族、突厥族也有改姓屈者。
读音:Yú【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子目夷,字子鱼,其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1,6,9,12,17)。②古有鱼国,即鱼复地,春秋时唐国鱼邑,故城在今四川奉节东北,《左传》文公十九年,鱼人
读音:Tōngjí金代女真族姓氏。乃金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通吉密拉,本哈斯罕人,收国二年来附,遂为穆昆。子和拉布,善女真、契丹字,为御前管勾文字。”
读音:Wēntèhǎn《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金史》 注云:“忙哥妻温特罕氏。”(按: 疑此乃“温特赫”之别译。参见“温特赫”条。)
读音:Dǒu/Doou【源】 见《康熙字典》(80)。
读音:Fēng酆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源于姬姓。武王克商,封己弟于酆邑(今湖南永兴北),世称酆侯,其后人以原封国名为姓。酆姓较为少见,后在京兆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京兆望。酆姓历史人物有酆谋,太平天国举
读音:kēng【源】 ①春秋时鲁大夫有阬氏(7,24)。司马牛卒于鲁郭门外,阬氏葬诸丘舆(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见《左传》(7,24,26,60)。②当系居于阬,遂以为氏(60,62)。《姓氏词典》
读音:Shépú《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宋有折蒲嘉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