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uì

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周惠王死后谥号为“”,其后代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称为惠姓。周惠王为惠姓的得姓始祖。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据说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陆终的第二子叫惠连,其子孙以祖上名字“”命姓。

惠氏早期主要在陕西、河南等地生活。

惠姓历史人物有惠施,战国时著名哲学家,为庄子的好朋友。主张“合同异”说,认为一切差别、对立都是相对的。著有《惠子》一篇。

惠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零四位。


【音】 今陕西华县一带惠姓亦音Xì。【源】 ①系自姬姓。周惠王支孙以谥为姓(6,7,12,17)。②颛顼帝之裔,陆终之第二子惠连之后(60,62)。③金时女真人吾鲁氏,汉姓为惠(71)。又,清满洲八旗姓富察氏、瓜尔佳氏、珠鲁氏等后均有改为惠氏者(89,180)。今满族姓(344)。④清蒙古八旗姓萨尔图克氏亦有改姓惠者(181)。⑤清时岭南夷人姓,嘉庆十三年归附,十六年改流更姓,阿叶坪之夷人头目姓惠(72)。⑥回(344)、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琅邪、扶风(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弱。尤以山西、陕西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惠姓人口31%。【人】 惠施,战国时宋人,魏相(12)。一说梁相(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鱼台、昌乐、平度、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陆终第二子惠连后。” (按: 《史记·索隐》 引 《世本》云: “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参胡者,韩是。” 其引宋忠曰: “参胡,国名,斟姓,无后。”是此之惠氏,当以名为氏,系出斟姓。) ②郑樵注云: “姬姓。周惠王支孙以谥为氏。” 望出扶风、琅邪。

战国时魏有惠施; 宋代有惠直; 元代有惠希孟;明代有惠民,满城人,天顺进士; 清代有惠士奇,吴县人。

猜你喜欢

  • 博特

    读音:Bótè【综】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七十四之妻为博特氏(260)。《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清嘉庆时喀什噶尔参赞庆祥,姓此姓。”

  • 读音:qín【音】 覃氏有Tán、Xún、Qín三音(17,82)。见覃(Xùn)。【源】 系自妘姓。谭去言为覃氏(11,12,60)。【望】 齐郡(17,418)。【布】 分布较广,不同音之覃姓约占

  • 蘇都里

    读音:Sūdūlǐ清代满族姓氏。散处黑龙江苏佳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单姓“苏”。见《满族姓氏略》。嘉庆间镶蓝旗蒙古都统苏尔慎,即姓苏都里氏。《中国人名

  • 蔡丘

    读音:Càiqiū【综】古有蔡丘枚丧马,见《集韵》(17,62)。枚亦作欣(9,11)。张澍考证,蔡丘欣宜作葵丘欣,而《元和姓纂》又误作蛇丘欣、佘丘欣(26)。现姑录此备考。历史上罕见之复姓。《中国姓

  • 越质诘

    读音:yuè zhí jí鲜卑姓。(见《西秦录》)《后秦录》有北梁州刺史平襄公越质诘归。(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

  • 托爾奇爾

    读音:Tuō’ěrjí’ěr【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托尔奇尔氏(256)。又,驻防杭州蒙古正红旗中有託尔齐尔氏(256),〔託尔齐尔〕似即托尔奇尔之异译。

  • 闾丘

    读音:Lǘqiū闾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春秋时,邾国(在今山东邹县境内)有地名闾丘邑,当地人遂以邑名为姓。二是源自齐国大夫闾丘婴之后。闾丘姓早期活动于山东一带,如今北京、上海等

  • 胡都忒

    读音:Húdūtè【综】 清驻防察哈尔镶白旗有胡都忒氏(259,260)。

  • 读音:Shāo【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谱》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Yì【源】 ①源于商朝。《商书》有谊柏、仲伯作典宝。《汉书·古今人表》作义伯。义姓当始此(11,60,62)。②义渠之后有义姓(17,62)。义渠乃春秋时西戎之一,分布于岐山、梁山、泾水、漆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