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喇那拉
读音:Wūlǎnàlā
【综】 清世宗孝敬宪皇后为乌喇那拉氏(72)。又,清太宗继妃为乌拉纳喇氏,亦作〔乌喇纳喇〕(72),〔乌拉纳喇〕似即乌喇那拉之异译。
【综】 清世宗孝敬宪皇后为乌喇那拉氏(72)。又,清太宗继妃为乌拉纳喇氏,亦作〔乌喇纳喇〕(72),〔乌拉纳喇〕似即乌喇那拉之异译。
读音:Nào【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蒙古族姓(369)。内蒙古乌审旗(369)、青海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Jíshǐ【源】 彝族姓。属姑支家支(375)。
读音:Hènà【综】清满洲镶蓝旗中有赫纳氏(259)。
读音:xū颛顼氏之后有顼氏。(见《风俗通》)
读音:E-fúgānwùsījí【综】 元时蒙古人姓(33)。
读音:móu luò回纥葛逻禄有三族,一曰谋落。(见《唐书》)
读音:mǎqí【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海保之妻为额玛齐氏(260)。
读音:Āxī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其他未详。
读音:Zǐyáng【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族有子阳者,其后以王父字为氏(6,12,21,60)。一说,鲁公族季桓子之后,见《姓谱》(17)。②春秋时卫国公孙赵阳之后,见《世本》(17,62)。③
读音:Wūyú【源】 乌馀,春秋时越王支庶采地,后因氏,见《姓考》(17,62,63)。馀亦作余(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