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哷
【源】元时蒙古人姓(24)。清时蒙古八旗姓。世居巴林(23,63,260)。【变】①一作〔赫勒〕(260)。②后改为刘氏(24)。【人】《元史》有特默齐,子呼图克特穆尔,赫哷氏(24)。
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元代蒙古族即有赫哷氏,又别为刘氏。《元史·列传》 有特默齐者,即姓赫哷氏; 至清,世居巴林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未详其他。
【源】元时蒙古人姓(24)。清时蒙古八旗姓。世居巴林(23,63,260)。【变】①一作〔赫勒〕(260)。②后改为刘氏(24)。【人】《元史》有特默齐,子呼图克特穆尔,赫哷氏(24)。
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元代蒙古族即有赫哷氏,又别为刘氏。《元史·列传》 有特默齐者,即姓赫哷氏; 至清,世居巴林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未详其他。
读音:Yú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Niújiǎo《姓氏词典》收载,其注据《简明中国通史》云: “系上古夏之先族,源於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未详其他。
读音:wéi以地为氏。明陕西庆阳府有维姓。(见《万姓统谱》)
读音:Qí【源】 ①系自姜姓。炎帝之裔,太公望子牙封营邱为齐国(故城在今山东临淄),子孙以国为氏(6,7,12,16,17)。②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大夫齐子之后,以字为氏(12,60,62)。卫大夫齐子
读音:qí jīn【源】 北魏时蠕蠕别部有奇斤氏(12,27,60)。【变】①归中原后改姓奇氏(7,17,27,60)。②一作〔奇片〕(76)。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读音:Jiāluó【源】 见《姓苑》(9,17,21,60)。西夏人姓(31,60)。茄罗、兀赃、成王为吐蕃三个部族,当以部为氏(40,101)。【变】一作〔茹罗〕(60,62)。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
读音:Táo陶姓的来源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相传尧称帝以前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二是以职官为姓。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
读音:Shǎngbǔ《姓氏词典》引《明史》收载,“明有赏卜塔儿。”未详其源。
读音:Xiàng项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朝有项国,其地在今河南项城一带。后为楚国所灭,国君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项氏。另外,还有一说认为项姓出自姓,为楚国王族后裔。项姓主要发源
读音:Jī【源】 ①见《姓苑》(17)。②台湾土著姓(66)。【布】 台湾有此姓(66)。【人】 机氾,明时山东贡士(17)。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长治、大同、运城,云南之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