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柳恽生平

柳恽生平介绍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查看柳恽的诗词古文

生平

  柳恽父柳世隆,南齐尚书令,左光禄大夫、侍中。兄柳惔,梁尚书左仆射。柳恽从小深受父、兄影响,勤奋好学,少有志向,才华出众,远近闻名。齐竟陵王萧子良闻其名识,请他在朝中当法曹行参军,并极赏识之。齐武帝时,官至太子洗马,后因父丧辞官回乡。

  从齐武帝开始,萧齐宗室内部不断相互倾轧、残杀。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雍州(今湖北襄樊附近,刺史萧衍带兵进攻建康(今江苏南京),柳恽“候谒石头(今南京)”,主动投诚,封为冠军将军、征东府司马。当时齐东昏侯还未投降,士兵还在苦战。柳恽陈书请求攻下石头时,先收图籍,宽大为怀,怃恤百姓。萧衍点头同意,让柳恽西上荆州(今湖北江陵县)迎接齐和帝萧宝融,并任命他为相国右司马。柳恽开端效忠萧梁王朝。

  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 (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成就

柳恽是齐梁时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年轻时以擅长赋诗闻名,晚年在吴兴任官也作许多诗篇。名篇《江南曲》是作者在汉乐府诗的影响下,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五言诗。诗描绘妻子见到久别的丈夫,半喜半忧的复杂心理。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久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空言行路远。
  诗中刻画人物心理细致,景情交融,特别是起句为后人赋诗中奉为典故引用。《江南曲》一直和吴筠的《小垂手》及梁简文帝的《夜曲》一起,被视为五言律诗的滥觞。
  柳恽的其他诗句如《捣衣诗》中的“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从(梁)武帝登景阳楼》中“太液沧波起,长扬高树秋。”诗以素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颇有影响,并为论诗者鉴赏。又如《独不见》风格别具,写失意惆怅之情。柳恽的诗句是梁五言宫体诗的代表作。风格自然朴素,深挚含蓄,毫不雕饰。
  柳恽的大半生是在宫廷和贵族周围度过的,他的诗句不免附合君主贵族的兴趣。诗中描绘宫廷花草、树木、服饰等,来满足皇帝贵族的娱乐要求。梁武帝每次举行宴会,总要让他赋诗,他们互唱互和,以诗助兴。柳恽的诗句广为流传。著名文学家王融把他的诗句写到书斋的墙壁和执着的白团扇上。柳恽晚年与文学家吴筠关系甚密。吴筠诗文具有清拔之气,人称“吴筠体”。在吴兴柳恽“召(吴筠)补主薄,日引与赋诗。”他们相互赠诗,以表友人之情。柳恽的诗风清新秀美,格调也比较健康,在当时诗坛上有一定影响。柳恽的诗文收在《柳吴兴集》中,共12卷,南宋末尚存1卷,已佚。他的少量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初学记》、《玉台新咏》中。近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文1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18首。
  柳恽少时学琴,其父是闻名于世的弹琴高手,他深受指点和熏陶,以后他又拜著名的琴手嵇元荣、羊盖为师。他天资聪颖,琴技精湛,天下闻名。一次萧子良在院内摆酒设宴,将晋代宰相谢安曾用过的鸣琴摆在一侧,请柳恽弹奏,他以娴熟的技艺奏出悦耳动听的琴声,使在场的人都陶醉了。萧子良赞叹说:“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辰。岂止当世称奇,足可追踪古烈。”又一次,柳恽赋诗未就,以笔敲琴,附近的客人过来,用筷子一起敲打,琴中发出悲哀的音乐,使柳恽为之一惊,于是制为雅音。从此敲琴演奏便开始了。柳恽弹琴善于推陈出新,他论述琴法,“以今声转弃古法”。著有《清调论》。
  柳恽善下围棋,是著名的棋手。梁武帝也最好围棋,他命柳恽负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棋品的评定。柳恽品定棋谱,作《棋品》 3卷。他评定棋手名次优劣,登格者共278人。柳恽自己名列第二。这是我国古代围棋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评定棋手等级的盛会。柳恽还是博射高手。博射是古代一种游戏,他“发必命中”。
  柳恽还精医术,通晓医学精妙之道。还擅长占卜,著有《卜杖龟经》。可惜他的著述均己散佚。
  柳恽是南朝齐梁时著名诗人、琴手、棋手,以多才多艺著称天下。梁武帝赞赏他说,“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且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

猜你喜欢

  • 叶廷珪

    叶廷珪,高宗绍兴中知福清县,召为太常寺丞,迁兵部郎中。十八年(一一四八),以左朝请大夫知泉州,后移漳州。著有《海录碎事》二十二卷。事见《宋史翼》卷二七、《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四。

  • 公孙龙

    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字子秉,华夏族。东周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生于赵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他提出了“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命题。

  •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 王伯成

    王伯成,元代杂剧作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生卒年月不详。贾仲明为《录鬼簿》补写的吊词中说他与“马致远忘年友,张仁卿莫逆交”。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定张仁卿为画家,与王伯成同为元朝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人。王伯成作杂剧3种,今存《李太白贬夜郎》。《兴刘灭项》仅存残文。他还作有《天宝遗事》诸宫调,存曲不全。

  • 邹弢

    邹弢(1850—1931)字翰飞,号酒丐、瘦鹤词人、潇湘馆侍者,亦称司香旧尉,江苏无锡人。

  • 朱晋

    朱晋(《宋诗纪事》卷五八作缙),字景昭,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三一。

  • 范云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 叶李

    叶李(1242—1292)字太白,一字舜玉,号亦愚,杭州富阳庆护里(今环山乡)人。少聪慧,性耿直。20岁入太学读书,与朱清相友善。南宋末年因反对投降派被流放。终宋只为国子监生,大才不能仕。但是后出仕元朝,六年就做到了一品官职。如今史届坊间评价不一,一方面清朝乾隆帝评价:“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为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以降元”这一句话闻于世人,另一方面也有世人提出南宋在时叶李欲为国效力反而受到冤屈贬斥报国不能,及至仕元清明廉正不可不谓是一位好官,这不应为仕元朝就刻意贬低和忽略的。

  •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

  • 赵志科

    赵志科,海南文昌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年)举人。以母老不仕。清道光《琼州府志》卷三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