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张司马生平

张司马生平介绍

名不详。肃宗乾元间为剑州司马。著有《玄晋苏元明太清石壁记》3卷,收入《正统道藏》。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三》。后蜀缺名编《大还丹照鉴》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查看张司马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蔡幼学

    蔡幼学(1154-1217),寿64岁,字行之,瑞安新城人。1172年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卒谥文懿,病逝京都,归葬永嘉洋岙山。他是永嘉学派巨擘陈傅良的弟子,关系密切,学术观点相近,遂成为永嘉学派继承者。

  • 汤炳龙

    汤炳龙(1241-1323),元诗人、学者。字子文,自号北村老民。其先山阳(今淮安)富家,家破后流寓京口(今镇江)。辟庆元市舶提举。学问该博,善谈论。于《四书》、《五经》皆有传注,尤深于《易》。著有《北村诗集》。年八十余卒。

  •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冒襄

    冒襄(公元1611-1693年),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人。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 陈玉兰

    陈玉兰生卒年不详。唐代吴(今江苏苏州境内)人王驾之妻。有《寄夫》诗广为传颂。

  • 钱龙惕

    钱龙惕(1609一?)虞山诗派重要遗民诗人。字夕公,号子健,又号芦乡子、鲈乡渔父等。牧斋侄子。40岁后改名贪,字弗乘。明诸生,有时名,屡踬场屋,遂谢去举业,刻意为诗。布衣终老,穷年焦思。诗“原本温、李,旁及于子瞻、裕之”。为虞山诗派中重要一员。

  • 尹守衡

    尹守衡,字用平。东莞人。明神宗万历十年(一五八二)举人,署清溪教谕,官至赵府审理。辞归。有《史窃》、《懒庵集》。年八十三卒。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有传。

  • 辛德源

    (?—601)陇西狄道人,字孝基。辛子馥子。沉静好学,博览群书,少即有名。曾仕北齐。入北周,为宣纳上士。及文帝受禅,久不得志。隐于林虑山。著《幽居赋》以寄情。与卢思道友善,时相往来,为人所奏,谪令从军,年余还。后参与修国史。撰《集注春秋三传》、扬子《法言》注等。转蜀王杨秀咨议参军,卒于官。有集。

  • 韦澳

    京兆人,字子斐。韦贯之子。文宗大和六年进士。尝十年不调,御史中丞高元裕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澳竟不诣。宣宗时,历迁考功员外郎、知制诰、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常夜被旨草诏书,开陈可否,帝未尝不顺纳。改京兆尹,豪右敛迹。未几,授河阳节度使。懿宗立,徙平卢,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坐事贬秘书监,分司东都。迁河南尹,辞疾不拜,乞归樊川。卒谥贞。

  • 郝大通

    郝大通(公元1149--1212)名璘,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宁海(今山东牟平)人。自幼通读《老子》、《庄子》、《列子》,犹喜《易经》,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不慕荣仕,禀性颖异,厌纷华而慕淡雅,渐隐以卜筮自晦。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一说大定八年,公元1168)皈依全真教,大定十五年于沃州行乞时突有所悟,于桥下苦修六年,人称“不语先生”。九转功成后,往北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