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胸壁外上方,中府穴外侧0.5寸处。主治肩壁疼痛。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介绍】:南宋医生。履贯欠详。撰《瘅疟备急方》1卷,佚。
①筋有系结和联络,合称为结络。《素问·皮部论》:“筋有结络。”②因脉络郁结,血行不畅,致瘀血停滞而产生各种病证。运用泻血的方法以疏通脉络,可达到血行正常的目的。《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其结络者,脉结
即再经。《伤寒论》原文作再经,历代注家如成无己、张志聪等以再传代称再经。参见再经条。
出《灵枢·九针论》。镵针的前身,古时缝纫之针。《针灸甲乙经》称布针。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五痫丸,见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养生类著作。清·曹庭栋著,全书共五卷。初刻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后因遭兵燹板毁,同治九年(1870)重刻。又名《养生随笔》。本书前二卷详晨昏动乱之宜,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要,末附粥谱一卷,偕为调养治疾之需。
见吴悔庵《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即室女经闭。详该条。
病证名。即霍乱转筋。《霍乱燃犀说》卷上:“霍乱有称为吊脚痧者,即霍乱之剧而转筋者,原非另有一证也。”详霍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