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科技》(1):34,1979。为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红药子之别名,详该条。
指病邪侵袭。《素问遗篇·刺法论》:“真气不正,故有邪干。”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情志失调,肝郁化火,郁火伤气,气热灼血,以致月经色紫,稠粘,症属实热。治宜清热调经。方用四物连附汤(四物汤加黄连、香附)。
见《福建中草药》。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发颐。见该条。
经穴别名。《备急千金要方》:“女人漏下赤白,月经不调,灸交仪三十壮,穴在内踝上五寸。”《针灸资生经》作蠡沟穴别名。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小儿易患,分两种类型。①发于夏秋之间,起病急骤,互相传染。由暑湿之邪侵入肺经,郁于皮肤而成。初起为潦浆水泡,界限清楚,皮薄光泽,顶白根红,破流滋水,蔓延迅速。即脓疱疮。治
出《救急方》。为蛞蝓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