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六经形证

猜你喜欢

  • 钟乳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钟乳石、炮姜、桔梗、茯苓、炮附子、细辛、桂心、人参各一两一分,白术一两,防风、煅牡蛎、天花粉各二两半。为末,每服二大钱,食前温酒调下。治气虚极,皮毛焦,津液不通,力乏,腹胀

  • 越经传

    指外感热病不按六经次序传变所出现的证候。《此事难知·太阳六传》:“太阳传少阳胆木者,名曰越经传。”越经传有多种传入途径。《医学心悟·伤寒纲领》:“亦有越经传者,如寒邪初客太阳,有不传阳明而径传少阳者,

  • 风厥

    厥证之一,指肝气化风之厥。《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王冰注:“夫肝气为风,肾气陵逆,既风又厥,故名风厥。”《素问·评热病论》:“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

  • 久聋

    病名。指耳聋久不愈者。《诸病源候论·久聋候》:“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劳伤于肾,宗脉虚损,血气不足,为风邪所乘,故成耳聋。劳伤甚者,血虚气极,风邪停滞,故为久聋。”《医林绳墨》卷七:“

  • 化痰

    祛痰法之一。消解痰涎的方法。依据生痰的病因,化痰法约分六种:宣肺化痰,清热化痰,润肺化痰,燥湿化痰,祛寒化痰,治风化痰。详各条。

  • 头窍阴

    经穴名。代号GB11。《针灸甲乙经》名窍阴;《圣济总录》名首窍阴;《针灸资生经》名头窍阴。别名枕骨。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位于耳后颞骨乳突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间平行耳后发际弧形连线的下1/

  • 肌肤甲错

    证名。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多因干血内结、痈脓积滞,津血不能外荣,或因温邪久留,阴液耗伤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

  • 思郁

    情志三郁之一。因思怨不解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若思郁者,……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及其既甚,则上连肺胃而为咳喘、为失血、为噎膈、为呕吐,下连肝肾则为带浊、为崩淋、为不月、为劳损。”初起气

  • 肺痨

    病名。即肺劳。《慎柔五书》卷四:“肺痨热,瘦损,有虫在肺,令人咳逆气喘。”治以五膈下气丸等方。本病与肺结核病相类似。参见肺劳、虚劳、劳瘵条。

  • 仲春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太阳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二月之时,故名之曰仲春痹也。”详足太阳经筋病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