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湿热之邪,蕴蒸于肝胆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寒热、口苦、胁痛、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皮肤巩膜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等。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道感染等疾患。治宜清热利湿,疏泄肝胆。
出《本草纲目》。即炮制。清·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专论药物炮制方法。详炮制条。
即紫金锭,见该条。
【介绍】: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载,俞氏曾为季梁治病。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肚拉之别名,详该条。
泛指人体各种寄生虫病。古医籍记载的多指肠道寄生虫。
书名。7卷。恽铁樵撰于1925年。分伤寒、温病、时病等类,并以病证分细目。案中多连续记载危重病例的诊治经过,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均作详细记述,以为临床借鉴。对伤寒及儿科病证阐述尤详。后收入《药盦医学丛书》
即补阴。又称育阴、养阴、益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常用方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常用药如天门冬、麦门冬、石斛、沙参、玉竹、龟板、鳖甲、旱莲草、女贞子等。参见补阴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