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温疫论补注》卷上方。人参、麦门冬、五味子、地黄、当归、白芍药、知母、陈皮、甘草。水煎服。治大病愈后数日,表里虚怯,每饮食及惊动即汗出者。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病因和病理均属热而表现出寒的假象。参见真热假寒条。
宋代福利设施。据载系专为收葬无依无靠的尸骨而设。
见《广东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北京中医学院诊断教研组编。本书以中医理论为主,结合临床实际,用通俗浅显的文字和表格,将前人有关舌诊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而成。书分四章。第一章概说;第二章舌的诊断;第三章苔的诊断;第四章舌和苔的诊断
出《素问·气穴论》。即俞府、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左右共十二穴。
指脾受寒邪所致的病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脾中寒之状,心腹胀,四肢挛急,嗳噫不通,脏气不传,或秘或泄。”治宜温脾散寒为主。选用不换金正气散、附子五积散、姜附汤、温脾丸等方。
病证名。即白喉。见清·郑若溪《喉白阐微》。症治参见白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