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相乘脉象。浮滑洪数一类的阳脉,出现在属阴的尺部,称阳乘阴。《难经·二十难》:“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
【介绍】:见何瑭条。
宋代医生的一种职称。太医局的学生,开始称为太医局九科医生,南宋时改为此名,至隆兴时(1163年)废。
【介绍】:宋代藏医学家。出生于西藏雅隆地区。潜心钻研“八支”医理,著有《经释月光疏》等。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耳屏尖端。主治牙痛,耳部疾患等。直刺0.1寸。艾炷灸3壮。
【生卒】:八世纪【介绍】:又作大乘和尚或摩诃衍。唐代僧人、医家。长期在西藏传授佛经,精通藏文,曾将译成藏文的中医书,加以综合归纳,编著《月王药诊》,是现存最早的藏医古代文献,对藏医学的发展及藏汉文化交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脾疳。见该条。
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水岁平气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愿闻平气何如而名?……水曰静顺。”喻平气之年水得平静柔顺。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有翳从上而下,贯及瞳神,色青或斑,上尖下大,薄而圆长,状如悬胆,盖胆有瘀热,肝胆膏损,变证急来之候。”方用龙胆泻肝汤加丹皮、赤芍等。
亦称血不循经。指血液不按经脉运行而溢于脉外。临床多见于因气虚、气逆、血瘀、火热等原因引起的崩漏、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及瘀斑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