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即痘疮。详该条。
出清·亟斋居士《达生篇》。指胎产而言。因其为生人之始,故名原生。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宝花散,见该条。
证名。系指咽喉不适,或干、或痛、或异物感,呼吸吞咽均感不适。为多种咽喉疾患之常见症状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府藏冷热不调,气上下哽涩,结搏于喉间,吞吐不利,或塞或痛。故言咽喉不利。”有虚实之别。
病名。指患在四肢的痹症。见《临证指南医案·痹》。详风痹、寒痹、湿痹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白背叶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胁肋部发胀作痛的症状。见薛己注《明医杂著·痰饮》。多由气郁、痰凝,脉络阻滞所致。如肝气郁结者,多兼见胸闷纳减,胀痛常随情志变化而增剧。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如湿痰走注肝经
方书。秦伯未编。中药膏滋方专著。上编通论膏滋方效用、剂量、煎服法、禁忌;下编列咳嗽、痰饮、吐血、遗精等16类病证,27则医案每案附膏滋方一首。1929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排印本。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渊腋,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