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徐大椿条。
病证名。指暑伤气分,脾经郁滞所致的腹痛。《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暑伤气分,长夏腹胀,食减、微痛,宜调脾疏肝。宜人参、广皮、白芍、茯苓、谷芽、益智仁。”《医钞类编·腹痛门》:“盛暑而痛,或泄利
证名。见《奇效良方·诸血门》。又名红汗、汗血、肌衄。指汗出色淡红如血。多由火热炽盛,迫血外溢所致。《血证论·汗血》:“则知阳乘阴而外泄者,发为皮肤血汗矣。”《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有血汗者,汗出
书名。3卷。明·万全撰。刊于1549年。卷1为总论及妇科杂病;卷2为胎前诸病;卷3为产后诸病。全书内容比较简要。本书原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亦有单行本行世。
病名。①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五。又名阴囊毒、外肾痈、囊发、囊脱、脱壳囊痈。因湿热火毒下注肝经而成。症见阴囊红肿,继而溃烂皮脱,甚而睾丸外悬。治宜泻肝火、利湿热。初用龙胆泻肝汤,后期宜滋补调理。未溃外敷
又称割脂疗法。是指在手掌等特定部位或某些穴位处,切开皮肤割除少量皮下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在民间早有流传,近三十年得到进一步整理和提高。临床操作时,在选定的部位常规消毒和局麻后,用手术刀切开0.5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每日五更之时必起泄一、二次者,此由命门火衰不能运化水谷,书中谓之肾泄。治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大补脾胃为主,不可利小便反泄肾气,致伤胎元。……宜安胎神应丸。”(补骨脂、
《素问》篇名。本篇讨论揆度奇恒的运用方法,并举出色脉为例。古人认为这个方法很重要,值得“著之玉版”,故名。内容扼要地论述了病色、脉象与证治、预后的关系。
书名。又名《增补四家本草原义》。27卷。清·赵其光约辑于十九世纪中叶。此书在《本草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本草经解要》、《本草经读》四家本草基础上增加种类、补充注释辑编而成。共收药900余种。其
指针刺时,针体在穴位内上提下插的手法。提插的幅度一般在3~5分之间,不宜过大,但其轻重快慢,则应据病情虚实而有区别。补法以插为主,重插轻提(紧按慢提);泻法以提为主,重提轻插(紧提慢按)。大幅度的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