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脏腑不调及情志失常、伤食等引起的呃逆症。因中气不足所致者,宜六君子汤。因胃气损伤,食滞中焦者,宜枳术汤、苍朴二陈汤。因膏粱积热,胃火上冲者,宜栀连平胃散。因胃寒饮冷、
见《本草纲目》。即桔梗,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灸具名。利用电热代替燃艾作为热源进行灸治的器具。接通电源,调节到适宜温度后,即可施灸。
舌红而短,起白疱。是瘟疫气分热盛,津液受伤,常有声哑、咽干、口疮、烦躁等症,宜清热解毒生津(见《伤寒舌鉴》)。
十三鬼穴之一。《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二针手大指爪甲下,名鬼信。”《针灸大成》指为少商穴,今从。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薜荔之别名,详该条。
见喉科指掌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青皮、桑白皮、葳蕤各一两,大黄、玄参、栀子、青盐(后入)各五钱,竹叶一握。水煎去滓,微热淋洗患眼。治眼白睛肿起,赤碜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