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

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虚证。中风是外感风邪之意,与猝然倒地、口眼斜的中风不同。太阳中风的特征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注解伤寒论》卷二:“风则伤卫,发热,汗出,恶风者,卫中风也。……以卫为阳,卫外者也,病则不能卫固其外,而皮腠疏,故汗出而恶风也。”《伤寒溯源集·中风正治》:“中风,风伤卫也。……感之则为中风矣。然非独春令为然也,四时皆有之,唯春时为当令耳。发热者,风邪客于卫而郁蒸也,汗出恶风者,风邪袭于毛孔卫气不能司其开阖之常,玄府不闭,故汗自出,腠理疏而不克任受风寒,故恶风也。”参见太阳病条。

猜你喜欢

  • 送服

    煎服法之一。即送下。服丸剂或散剂时须用汤水送服。一般多用温开水。有时可随病情需要配用他药煎汤送下,以助药力。如须温行用生姜汤;疏风用薄荷汤;清头目用菊花汤;滋补或下行用淡盐汤;祛瘀活血用白酒等。

  • 火府

    指小肠。心为火脏,小肠与心相表里,故称小肠为“火府”。

  • 下马仙

    见《本草纲目》。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 金花果

    见《云南中草药》。为薯莨之别名,详该条。

  • 正伤寒

    病名。①指冬令感受寒邪而即发的疾患。《伤寒全生集》卷一:“夫伤寒者,自霜降后至春分前,天令严寒,水冰地冻而成杀厉之气,人触犯之,即时病者,为正伤寒。”《医学心悟》卷二:“霜降以后,天令严寒,感之而即病

  • 肾阴虚

    多由伤精、耗液、或急性热病耗伤肾阴所致。症见腰痠疲乏,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口干咽痛,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肾育阴。若阴虚阳亢、相火妄动者,宜滋阴降火。

  • 大赫

    经穴名。代号KI1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维、阴关。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4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3.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

  • 二十八脉

    ①常见的二十八种脉象。即:浮、沉、迟、数、滑、、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大(一作疾)。②二十八条经脉。《灵枢·五十营》:“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

  • 浮翳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浮翳。《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从瞳神内映出白色”,“如冰光白色,环遮瞳人”(《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属圆翳内障范围,详该条。

  • 杨时泰

    【介绍】:清代医家。字贞颐,号穆如。江苏武进人。1819年(嘉庆乙卯)举人,精于医,先宗名医周慎斋(之干)之学,后又宗张璐,长于辨证,用药则兼取金元四家之法。选刘若金所撰《本草述》一书中的精华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