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指阴血虚耗,痰气阻碍气道所致的气喘。多因血虚阳无依附而上奔,痰阻肺失清肃而气不下降所致。症见气从脐下直冲清道,痰喘不平等。治疗宜分别缓急。急则治其标,宜玄霜雪梨膏,缓则治其
出《履岩本草》。即酢浆草,详该条。
①手指。《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受血而能摄。”②足趾。《素问·厥证》:“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
书名。全称《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即《医宗金鉴》卷1~17)。清·吴谦等纂注。编者鉴于《伤寒论》的一些旧注本,每多“随文附会,难以传信”,遂予订正,详加注释,并选集过去注本中能阐发仲景经义的
①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枫香寄生之别名。②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金盏银盘之别名。③见《广西中药志》。为豨莶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盱江(今江西汝水)人。世医出身,承继家业,尤其善于诊脉。著有《诊脉指要》一书,已佚。
脚气病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指脚气之足膝不肿者。因素体阴虚内热,湿热、风毒之邪从热化,伤及营血,筋脉失养所致。症见足胫无力,麻木痠痛,挛急,脚不肿而日见枯瘦,饮食减少,小便热赤,舌红,脉弦数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降香桃花散,见该条。
指外感风邪,厥气内逆的病证。《灵枢·癫狂》:“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
见《红河中草药》。为小红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