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参见李调条。
丛书名。清·傅山著。刊于1827年。包括《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附:产后编)。其中《傅青主女科》流传较广。
因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类劳损。《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病证名。即子肿。《女科玉尺》:“妊娠五、六月以来,浮肿如水气者,名曰子肿,俗呼琉璃胎。”
病证名。《太平圣惠方》:“中马毒,其状腹痛,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千金要方》:“儿卒中,马来闻马鸣,马上衣服,马汗气臭,皆令人中忤。”故又名中马忤。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角代表木运,故太过之木运称为太角。
【介绍】:清代医家。字汉皋。河南固始人,家中七代为医,著有《王氏医存》一书(1874年刊行)。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心主血,汗为血之液,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五脏主五液中,心为汗。参见心主汗条。
病证名。又称风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风泄,恶风自汗,或带清血。由春伤风,夏感湿,故其泻暴,宜胃风汤。或泻而风邪内缩,必汗之,宜桂枝麻黄汤。”《医学入门》卷四:“风泻,……要知四季脾受风温,
水肿的外治法。用巴豆、水银粉、硫黄,共研匀成饼,先用新棉一片,包药布脐上,外用纱布缚约一时许,自然泻下恶水,待下三、五次,去药。食粥调补止泻。适用于湿盛,水肿腰以下为重,男儿阴囊皆肿,兼有腹痛者(《医